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亚欧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不同国家在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下的反应(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吴于廑 参加讨论

和奥斯曼及伊朗的统治上层不同,奥朗则布以后的莫卧儿王朝,以及马拉特的当权人物,迄至19世纪,都对面临的形势颟顶无为,未作任何改革。而在入侵者一边,当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综揽东印度公司政治和经济权力的历任总督,如克莱武、赫斯丁、康华里、代豪斯之辈,却都是多谋善诈的殖民政客。他们对待各据一方的印度封建王侯,或贿赂收买,或离间分化,必要时就利用由英国人招募和训练的印籍士兵,打击和消灭敢于抗拒的各邦。在他们任职期间,与迈索尔两战(1782,1790—1792),与马拉塔人三战(1775—1782,1830—5,1817),与锡克人两战(1845,1848),以及其他等等。又兼并土邦,如南部坦焦尔(1799),西北部信德(1843),旁遮普(1849),中部敖德(1856)。土著封建王公一般对历史前景无认识,对自身的处境无选择,强力之下,听命而已。
    19世纪前期,英国的机制工业品已涌向印度。1813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终止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由此结束重商主义时代赋予公司的商业特权,为新生工业世界的机制品拓广市场。此后20年间,从英国输入印度的机制品激增达50倍。过去,印度的手工棉织品曾经销行英国,并且危及英国自诩为“衣被天下”的毛纺织业。这时相反,棉布盛产的故土,城市手工棉织业日渐萧条,市场缩小,工匠流散。在农村,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等地实施包税制和租佃制,在坦焦尔征收田赋,虽然对改变村社制度和实现土地私有起了一些促进作用,但其剥削之严酷,比过去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引掣之输入,电线和铁路的敷设,用为生产棉花等原料基地的大种植园的开辟,契约劳工的输出等等,新兴的工业英国以外族入据农业印度的景象,无间城乡,触目皆是。正当土著王侯相继归服之际,出于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意外,起来对殖民奴役制作出反应的,是由他们雇佣、训练和装备起来的用于在印度东征西讨的印籍士兵。士兵的反戈一击,迅速发展为广泛的民族反英起义。
    1857年夏,以攻占古都德里开端的印度反英大起义,战斗十分壮烈,但政治上却十分脆弱。起义者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他们把年逾八旬的莫卧儿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Bahadur ShahⅡ)从实际的废黜中重新扶立起来,此外就只顾战斗,别无政治措施。他们没有统一的指挥,希图复国而参与起义的各邦封建王公,分立的旧习未除,这时在战斗中也仍然互不相属。年仅20许的詹西女王拉克希米·拜依,论其献身祖国的英勇,殆可比之百年战争中抗英的法国女杰贞德,可能是历史从封建王公中遗留给19世纪印度的一个最后优秀的人物。(26)但这一优秀人物也只能与另一马拉塔首领坦提耶·托比在军事上互为呼应,屡挫屡战,直到战死。她没有、也不能为起义提出指明历史方向的纲领,起到政治的领导和组织作用。起义在受到挫折之后,投进来的王公纷纷脱离,有的甚至接受招降。一般部众则力量分散,被逐一击溃。大起义不到一年,全印度又重入英国殖民者的掌握。印度人民对西方工业世界冲击作出的壮烈反应,没有为国家找到适应世界历史趋向的可行道路。
    大起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历史后果,是英国对统治印度的方式作了调整。1858年11月1日,英国宣布撤消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的权力收归英王政府。1877年1月1日,英国女王维多里亚以盛大仪式即位为印度帝国女皇。19世纪后半的印度,不论出现了什么大工业设施,工业化有什么进展,都属在英国直接统治下的殖民地经济,超脱不了资本主义工业世界中的一个附属地位。
    
    本节论述移向东亚。
    西方国家重商主义的触角,几乎与进入印度同时,来到中国东南海域。16世纪初,1511年,葡萄牙人入据澳门,不到半个世纪占有其地。17世纪初,1624年,荷兰人据台湾建寨。稍后,1661年,英国军舰窥伺虎门。当时明清两代的朝廷,和印度莫卧儿王朝相似,也缺少海权意识,对越海而来的西方海上力量,不很介意。“农为天下之本”,这个传统自汉初至清初,历时近2000年,只须衣食丰足,就必定四海晏然。因此,直到19世纪初,清政府闭关如故,与海无争。英国要求通商的使节虽屡屡叩关,皆拒而不纳。但是,新生工业世界扩张经济向传统农耕世界闭关经济的冲击,推挡不了。鸦片战争之役,英国挟其工业革命已历80年的优势,一举破关。南京条约及一年后的“善后条款”,把英国近两个世纪侵夺西亚、南亚三大穆斯林帝国的经验,如开口岸、租土地、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等,也一举加之于中国。西方其他已在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包括方在学步的沙俄帝国,也乘机勒索。从此中国的传统农本经济日趋破碎,严峻的形势必然引起反应。
    林则徐禁烟和主持译刊《四洲志》,是中国士大夫中杰出人物对西力东来这一形势的最为明快的反应。禁烟是出于民病国穷的忧愤,《四洲志》的译刊,则表现出对世界形势与海权攘夺的一种直感。禁烟既以鸦片战争而失败,《四洲志》却发展为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西方国家的了解,于历史、疆域、政教风习而外,兼及近代的机械技艺,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但是士大夫中优秀人物的反应还未及形成具体的改革。由太平天国呼唤而出的农民革命,已经席卷大半个中国。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触发于清王朝在西方新兴工业国家冲击下日趋衰竭的形势,借西方基督教的一些原始教义为号召,把历来农民起义的均田思想加以扩充和阐发。于濒临失败之际,又发布了洪仁玕意存改革但全未实行的《资政新编》。作为对西方势力冲击的反应,看来是新旧杂揉。但从总的来看,也是从本质上看,洪秀全的革命作为,还是不出历史上农民革命的传统,其思想也摆脱不了农本经济的局限。他接受基督教思想中某些可以资为己用的教条,但仅此还不足谓为接受近代西方的思想。洪秀全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始于传教士的布道书《劝世良言》,远未达到16世纪西方宗教改革家所陈教义的水平。他礼赞的“天父”,既非路德的信之则获恩救的上帝,也非加尔文的由神恩前定人的现世功业的上帝。他的“天父”是“预诏差洪日作主”的“爷”。而这里说的“洪日”,也就是洪秀全自己,即他所谓“朕是日头故姓洪”。这种说法见于他为《旧约·创世记》作的“钦定批解”,可谓完全是中国传统的“奉天承运”说的翻版。(27)洪秀全所云“普天之下皆兄弟”,无疑是受基督教徒原始平等以及共同生活一类传说的影响。但他作为一个落第秀才,自幼即已熟诵的儒家经典,如《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无疑也起了作用。定都天京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其中关于乡官的规定,也不能不令人联想到《周礼》里面的“地官司徒”。至于作了规定而未能切实执行的计口分田、设置“圣库”、一度取消商业以及建立手工业诸匠营等等,更全是基于农本经济的空想。在这样的政治和经济纲领之下,即使太平天国能够取代清王朝的统治,也无从适应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传统农耕世界的历史形势,实现中国农本经济的根本变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