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不同国家在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下的反应(3)
重农学派远没有实现他们所期望的变革。1789年,距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约一代人的时间,法国就以大革命的方式,打开变革农耕世界旧传统的途径。下面的一些历史日期和事件,记录了这一根本变革的急切步伐。1789年8月4日之夜,国民议会作出一系列决议,废除一切封建特权。8月11日,上述决议制为法令, 宣布无偿废除基于农奴制或人身依附制的一切封建地租、捐纳和劳役,其他义务按另定规条赎除。1790年5月10日,法令规定:承租土地凡纳货币租者,得以20倍的年租额一次赎买;纳实物租者以25倍的年租额一次赎买。1792年8月18日,法令废除一切承租地的转让捐及继承捐。1793年7月17日,进一步废止封建权利,包括基于文契的权利。凡承租地即拥有完整所有权的土地,永久承租者即所有者,无须对租出地主作补偿。同年8月10日,焚毁已收缴的承租地文契,其余限3个月内焚毁。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法国的革命政权可谓迫不及待,以高速度与传统欧洲的农耕世界脱轨,解开了封建制度对农业生产力的束缚。在此期间,还先后没收和出售教会及出亡贵族的大量土地。这类土地很多落入资产阶级和富裕农民之手,经营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尽管变化在短时期内并不显眼。19世纪中叶,随着铁路的铺设和工业城市的扩张,城乡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一向被视为闭塞的自耕农小农场,越来越紧密地把经营活动和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农业机械和化学肥料都进入自耕农的农场。自1840至1870年30年间,法国农民生产的小麦总量增加了20%,与约一个世纪前亦即大革命前相比,总产量翻了两倍。(15)葡萄种植面积与小麦相比,约为2∶5,为全法国年产数以亿计加仑葡萄酒提供原料。自1789年后不到100年间, 法国农业明显摆脱与工业化开展不相适应的自足经济,转向市场,转向由工业化带来的新的生产技术,从事新的管理经营。 一向认为,小农耕作的持续存在,是旧传统遗留给法国农业经济的一个特色。这个说法须作分析,绝不可作为法国农业在1789年后无大变化来理解。经历了大革命,法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根本变化。持续存在的小农,很大一部分成了大小不等的耕地业主。据1884年也就是大革命后将近100年的一份统计, 法国耕地总面积为49386000公顷,其中: 第一类、每户耕地2公顷以下的小农共占地5211000公顷,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0.53%; 第二类、甲、每户耕地2—6公顷的小业主共占地7543000公顷, 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5.26%; 乙、每户6—24公顷的小业主共占地19217000公顷,为全国耕地总面积38.94%; 第三类、每户24—96公顷的大业主共占地9398000公顷,为全国耕地总面积19.04%; 第四类、每户96公顷以上的大业主共占地8017000公顷,为全国耕地总面积16.23%。 以上这些数字,对如何有分析地看待法国大革命后的小农经济,不无助益。关于占地两公顷(合我国市制30亩)以下的小农姑且不论。属上列第二类甲种小业主的土地,最低合我国市制30亩,最高90亩;乙种小业主的土地,最低合我国市制90亩,最高360亩。和英国相比,据1872—1873年一份统计, 英国小自耕农平均占地169英亩,合我国市制1000多亩,相形之下,法国小业主确实是显得小了。(16)但以其所占耕地面积而论,不论种小麦,植葡萄,抑或辟果蔬园,设乳酪坊,并以此采用新技术,实行合理化经营,提高产量,都不会构成不可克服的限制,因而也都是以适应法国初步跨入工业世界时的需要。同时,这类小农场本身又成为新工业产品销售市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所有这些,都远非一个世纪前旧体制下法国小农经济所可望及的了。前文论英国部分曾经提到的农业考察家阿瑟·杨,其所作《法国旅行记》,载有他所目击的法国革命前农村的贫苦情况。一个世纪后这本旅行记经编注再版,编者前言中历述100年中法国农业的变化,与杨所见对照,判若天壤。(17)传统农业体制的变革,是法国追踪英国实现工业化的必有反应。 发生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法国革命,其突出目标是迅速变革传统经济的体制,转向工业世界。这是1789年大革命以及革命以后法国社会经济变革的核心。法国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影响下起步。起步后约一个世纪间,工业生产技术多模仿英国,并按英国的经验,大力发展采煤和冶铁。虽然这两项关键性的工业都长期赶不上英国,但与法国本身过去相比,从19世纪初期到中期,约半个世纪,发展的速度却很为可观。1870年产煤量为1820年的7倍多,产铁量为1825年的6倍弱。(18)机制轻工业也有很大发展。在欧洲大陆诸国中,法国的变革发动早、幅度大,虽因拿破仑战争而遭受挫折,但仍然以一个大国跨进了西方的新兴工业世界。 新生工业世界对欧陆农耕世界的冲击由西而东。继法国之后,中欧的普鲁士,僻处东北欧的沙俄帝国,也开始从农业变革作出反应。早在17世纪,西方工业世界的孕育期间,尼德兰和莱茵地区的经济发展,已为帕米莱尼亚的剩余粮食提供了需求市场。普鲁士的容克地主,以扩大自营地和“再版农奴制”的办法,榨取更多的农产品,转运尼德兰一带换取货币财富。封建农奴制的外貌似乎依旧,但自足的农本经济已在向其自身的反面变化。采取这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方式,不限于普鲁士,多瑙河中游的匈牙利也有。但是,面临新生工业世界引发的历史冲击,这一新旧杂揉的方式,既越出传统又运用传统的方式,已经适应不了。18世纪末年起,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不胫而走。工业革命在英国由酝酿而发生,不象法国大革命那样突然而又张扬,但其对普鲁士这类因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军事扩张而心怀戒惧的国家,影响可能更深入,更容易被接受。汉诺威王朝入主英国之后,北德意志诸邦,包括普鲁士,同英国的关系无形密切起来。上层开明人物,通过与英国的往返接触,对英国的经济变革以及适应此变革的政治经济思潮,逐渐熟谙。(19)例如后来在普鲁士当政并推行改革的斯泰因,早年就曾游历英国,考察商务和矿业。所以,易北河以东的德意志各邦,拿破仑兵力未能直接控制的地带,法国大革命的震撼,论其影响和效果,或不如英国工业革命静悄无声的冲击。1807年10月9日, 其时斯泰国已受普鲁士王命,再度入阁,即以首辅发布改革法令,废止农奴制,准许自由转让土地所有权,革除职业等级制,准许包括贵族、市民、农民在内的职业自由。1811年,哈登堡继斯泰国改革之后,又以法令准许农民按规定赎买对领主的封建义务,占有所耕作的份地。约40年后,1850年3月2日的法令,列举24种封建租纳和劳役,全部无偿废除。在同一期间,政府又屡以法令推进从上一世纪即已开始的圈地和土地整合,原来分散的、不利于集中经营的条地制度,由此加速衰没。斯泰因、哈登堡的连续改革,还有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但破除传统的封建农业体制,是这两次连续改革对德国进入新兴工业世界最为关键的方面。当1871年普鲁士完成全德统一之际,传统的以农为本的经济,包括容克地主的“再版农奴制”,都已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