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亚欧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不同国家在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下的反应(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吴于廑 参加讨论

封建农本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德国进入新兴工业世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两者几乎同步进行,互补也互相需要。19世纪20年代,英国的蒸汽引擎进入德国。1822年,希姆涅兹(Chemnitz)一家纺纱厂开始装置蒸汽动力。但德国纺织业不象工业革命开始时的英国,发展比较缓慢。德国的工业化,并非英国历史经验的单纯重复,既不是从纺织业开端、也不以纺织业为一大重点。煤和铁的生产进度与纺织业不同。德国煤矿设置蒸汽动力,早于纺织业两年,产量提高也较快。这都是紧随斯泰国和哈登堡改革后的工业方面的发展。1839年,深矿井采煤开始,煤产量迅速增长,仅一年即至1840年已超过法国。1851年后,连续制定煤矿管理法,加强合理化经营,煤的生产量随之激增,至1870年全德意志统一前夕,已超过法国约2.6倍。钢铁冶炼起点较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落后于英国和法国,但自1850年起,铁产量加速增长。1870年,德国产铁1390000公吨,为1825年产量的34.7倍,不仅产量超过法国,而且增长速度之高,也远非法国所及。(20)法国同一期间铁产量的增长,如前文所述,不过近6倍而已。普法战后, 德国以战胜一方割取法国矿藏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两地。正当猛进中的德国重工业的发展,更加如虎添翼。这就在欧洲大陆上又造就了一个新的、主要以重工业装备起来的工业大国。由此,经过变革和发展的德国,工业力量迅速增长,其势渐足与美国抗衡。英国以率先进入工业世界而形成的优势,从19世纪末叶起,日益面临后起者的挑战。
    僻处欧洲东北的沙俄帝国,一向被西方诸国摈之于西方之外。17世纪末叶起,俄国开始向西方学习。青年沙皇彼得一世传奇式的出访,从荷兰和英国直接学习航海和造船。返国以后,彼得一世以国家的力量,建舰艇,练海军,开设造船、采矿、制造军械等工场,同时强化中央集权,推行西欧的风习服饰,号称“西化”。彼得一世的这类果决措施,论史者每多乐道。然而不容无视,早在彼得一世微服西行以前,在来自荷兰的影响之下,俄国已经设置了大型采掘和冶炼工场,主要是为满足国家的需要。彼得一世的同类措施,不过是同一性质的、浮在固有经济体制之上的对西方国家重商主义措施的模仿,在模仿之中,还带有历史遗留的扭曲,俄罗斯的农奴制依然故我。不仅如此,而且就在新建立的各种工场之中,其生产关系竟也因循故事,公然是封建农奴制的移植。官办工场以国家农奴充劳役,贵族办的庄园工场以领地农奴充劳役,这个办法在彼得一世的“西化”设施中照样适用。1721年,其时也还是在彼得一世的治下,又特准非贵族出身的工场主得买农奴充劳役。略有不同者,这种买来的农奴,其人身隶从关系不是对买主,而是对买主的工场。工场主虽然富起来了,但作为个人,既非贵族出身,也就理所当然地不得象贵族那样,享有农奴对他的人身隶从关系。这种情况从彼得在位时期一直持续到19世纪。据估计,工场中的人身隶从劳动,至1760年占50%,至1825年尚占40%。(21)可见俄罗斯式的农奴制,不仅在封建的农本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而且竟还扩大其影响于新兴的手工工场。农耕世界传统的顽强存在,欧洲诸大国中,俄罗斯应是首屈一指的了。
    但是西方新生工业世界的冲击力终于是难以抗拒的,即使是农奴制顽强存在的俄国也抵制不了。俄国的棉织业开始采用从英国进口的廉价机纺纱,稍后又自1842年起从英国引进纺织机器。因此棉织品渐能多产多销,价廉而利厚。棉纺织业由此成为俄国最先不需要政府补贴的工业,其劳力来源也最先排除人身隶从于工厂的农奴劳役。(22)俄罗斯以之自豪的乌拉尔区强制劳役的产铁矿场,产铁量曾居欧洲第一。但在工业革命扩及重工业之后,英国钢铁在产量和质量上,都远远把俄国抛在后面,迫使俄国不得不在采掘和冶炼业中也开始仿效英国,改用机器。自由劳力随之增长扩大起来。农奴中守法的交了代役租离地,不畏法、不守法的逃亡离地。彼得一世时代缉捕和遣返逃亡农奴的法令,到19世纪中期,其约束力也就远非昔比,不得不渐渐松弛下来。
    俄国解放农奴,比普鲁士斯泰国改革晚约半个世纪,比法国大革命的“八月四日之夜”国民议会决议废止封建特权晚约四分之三世纪。1861年2月19日,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农奴法令,宣布农奴按法令规定得从地主赎买定额土地和所住房舍为私产,并获得农村自由居民的一切权利。尽管法令的执行遭到拖延,条文的规定遭到曲解,但由此起步,俄国毕竟进入“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过渡”。这个说法引自法令宣言中的用语,(23)签署法令的沙皇未必理解其中全部的历史涵义。所云“过渡”,不只是由农奴耕作制向自由农耕作或佃耕制过渡,而是根本改变俄罗斯传统农本经济的体制,为进入西方新兴工业世界开路。解放农奴法令公布后不到20年间,至1880年,俄国棉纺织品生产量增长76%,生铁产量增长190%,熟铁产量增长116%,煤产量增长131%,南俄罗斯顿涅茨地区新发现的煤矿和铁矿,开发迅速,至19世纪末,产量已远远超过乌拉尔的陈旧矿区。铁路铺设也迅速增长,农奴解放前夕,全俄铁路仅1000余公里,1894年激增至32000余公里,为1861年前30多倍。(24)这些数字已是说明,守旧的沙俄帝国也已放开脚步,在走向工业化了。欧洲大陆传统农耕世界的农本经济,连同附着于其上的传统制度,从大西洋岸到乌拉尔山,正逐步从历史上退却以至于消失。
    
    英国工业革命后不到一个半世纪,如前所述,亚欧大陆欧洲农耕世界的绝大部分,以法、德、俄三大国为例,经历了传统农本经济体制的变革,先后进入近代西方的工业世界。由此而东,来自西方的历史冲击早已扩及亚洲。亚洲各国在此冲击下的反应如何,下文将作一考察。考察范围也以几个大国为主,从西亚、南亚以至东亚,包括奥斯曼土耳其、萨非伊朗、莫卧儿印度,以及远东的中国和日本,考察的时代下限一如前文,不出19世纪后期。本节只述西亚、南亚三国,中国和日本另节论述。
    奥斯曼土耳其、萨非伊朗、莫卧儿印度三大帝国,可说都是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三次大冲击后西亚和南亚地区历史曲折发展的产物。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可溯源于因蒙古西侵而迁往小亚细亚的奥斯曼突厥部落。萨非王朝在伊朗的统治,是在伊儿汗国和帖木儿帝国几经兴废之后,在它们的旧壤上重建起来的。莫卧儿帝国则是直接由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巴布尔南侵印度后所建,“莫卧儿”之称乃“蒙古”一词的音变。三大帝国都宗奉伊斯兰教,奥斯曼和莫卧儿属逊尼派,萨非伊朗属什叶派,这是阿拉伯游牧民族冲击亚欧农耕世界后留下来的一厚份宗教遗产。从经济生活看,进入农耕世界的游牧民族,大都久已转化为从事农耕的居民。也有例外,如伊朗的山地边区,还有一些游牧部落承担王朝的骑兵服役,部落酋长还保留某些特权。在15、16世纪西力东渐之初,三大帝国都当盛世,封建统治下的以农为本的经济依然如故。苏莱曼一世(1520—1566)、阿拔斯一世(1587—1629)、阿克巴(1556—1605)这三大帝国声威显赫的君主,还有他们治下的臣民,当西方的海商、海客来叩国门之际,不可能就产生不久之后他们的子孙将要面临什么外来冲击的预感。奥斯曼帝国是攻入欧洲并在拜占廷的旧壤上建立新都的。当葡萄牙人到达波斯湾和印度西海岸已有十来年的时候,苏莱曼还在驰兵奥匈帝国,迫攻维也纳城。这三大帝国对东来的西方力量感到可虑,那是16、17世纪稍后的事。从通商利益方面看,伊朗和印度都有比较丰足的特产,可供西方海商转运欧洲,而当时的荷、英等国,还没有什么特别拥有优势的产品,足以占领东方国家的市场。两相平衡,得多于失。奥斯曼以地处亚欧陆海通道的要冲,从来自东方的转口贸易中也可以获得利益。后来这一形势之所以发生有利于西方的决定性转变,关键是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稍后工业革命又扩及欧洲大陆诸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