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正确地保持华人传统文化有利于族群之间关系的发展。在华人群体中,虽然不同的年龄层,具有不同政治、经济地位和不同教育背景者对于华人文化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建立一种新型的华人文化已成为时代赋予华人的使命。 当代东南亚的华人正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一方面许多华人越来越理智地看待自己的文化,并要求保持和振兴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华人文化正处于一种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之中,有人称之为“混合型文化”。(24)对于这种华人新型文化的构成要素,一般认为中华文化仍是其主体,尔外还包容了西方文化和当地文化等。不管怎样,有一点应是肯定的,即中华文化在这种新的华人文化态系中仍是一种合理的、有生命力的成分,应当继承而不是抛弃。 华人保持其文化,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博大的胸怀,而且还在于中华文化的精髓,有助于铸造完美的人格,也有益于当地文化的丰富。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我们的历史不是在祖先初到新加坡时才开始,它早在五千年前中国文明创始时就开始。这种历史是我们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继承了这个传统和文化。”(25)近来已有不少学者认为,儒家传统文化对“工业东亚”的兴起作用甚大。(26)既然保持华人传统文化是华人的普遍心声,积极意义如此之多,并且华人已采取了种种“保持”行动,那么,现在的急务应是如何正确地保持。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那一个华人群体提供了理想的保持华人文化的范式,即便是新加坡也是如此。所谓“正确地保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和修正的过程之中。笔者认为,要保持好华人文化,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明确“华人文化”的内涵,并找到影响文化特质的关键性因素,纲举才能目张;同时使人们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之中去,并且清楚自己的奋斗方向。中华文化不是华人文化的全部,但华人文化又必然包含着中华文化。在此一方面,文化不仅仅表现为文学、艺术、民俗风情、饮食、武术和中医等,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所反映的一种价值体系。华人之外的其他族裔,如白人、黑人,他们也学习中华文化,有的甚至还可讲一口流利的华语,但能说他们是华人吗?不能,因为他们与华人既有种族上的区别,更有文化上的差异,他(她)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反之,如果一个华人在文化上土著化,他(她)就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华人了。因此致力于文化保持的华人必须认识到,他们需要保持的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有文化的哲学精神,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 另一方面,文化的保持既需要有力的组织,也需要华族的共同参与。只有让广大华人都认识到它的重要,才会形成一股力量。讲华语也好,办华文教育也罢,莫不如此。如果华族普遍认为应该保持自己的文化,并将它视为自己的一项基本权利,则他们的呼声必将受到政府的重视,华人文化也会子孙相沿,代有发展。 (2)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而去粗取精应是华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这点,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对儒家传统的反思仍具有借鉴意义。那种认为只要是中华文化就盲目地加以继承的做法是错误的。华人社会的赌博、帮派乃至黑社会组织,不能不说是中华文化中消极一面的产物。如果让糟粕代替精华,那这种文化的保持将是民族的不幸。 (3)与(2)相联系的是中华文化必须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在新环境中长久地发扬下去。华人文化的保持不可能是一种静止不变的保持,而应当是文化变异中的保持,是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保持。在这种变异中,华人能否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华文化能否实现其创造性的转化。(27)这点在新加坡相对做得比较好。新加坡的儒家教育课程,各种类型的儒家研讨会,政府积极提倡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等等,都表明政府在有意识地实行华人文化的正确保持和自我更新,使中华文化当地化。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谈及新加坡的儒学课程时说:“儒家思想如果要想作为一门学校课程在新加坡有成功的机会的话,它就必须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以适应新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以及新加坡的文化传统”。(28)这是十分中肯的。“新儒学”已越来越引起东南亚华人社会的重视,这是华人文化转型中一件可喜的事情。在华文教育上,以华语为第二语言教学看来将成为东南亚华人保持自己文化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一条路。(29) 可以设想,如果华人能通过文化的保持,并在这一过程中融合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再形成一种适应新环境、新形势的华人新型文化,这对华族与当地其他民族相处、交融,民族关系健康、理性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在此,虽然海外华人文化从来就不等于中华文化的翻版,而是有它自己的创造与内涵,但新型的华人文化远没有形成。目前正处于分化、组合、剥落、承继的变革之中。这种变革是华人文化认同的再定型过程。在华人文化的转型过程中还会有种族关系的紧张,乃至冲突,但是这并不可怕,因为华人与当地其他民族之间关系的缓和与融合,彼此吸收对方长处,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总而言之,华人文化是华人社会的重要基石,华人传统文化应是新型华人文化态系中的重要成分;正确地保持华人文化是有利于族群关系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