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二战前印尼原住民的印尼民族观》与《二战后印尼原住民的印尼民族观》剖析评述了印尼原住民主要的政治集团或其领袖人物对印尼民族的理解与把握,并将之归结为“原住民主义”和“非原住民主义”两大类,同时指出前者近百年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后者则有逐步扩大影响的趋势。① 原住民印尼民族观之所以出现上述分歧,原因诸多,而原住民如何看待芸芸华人,即持何种华人观是重要原因。因此,剖析原住民的华人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透视原住民的印尼民族观。 原住民的华人观是伴随着原住民印尼民族观的产生和发展而被反衬起来并变得显豁的。因为现代印尼民族在其形成与建设中是无法迥避如何看待与处置早已在印尼定居的众多华人的。但是,原住民的华人观并不是在原住民印尼民族观产生之后才产生的,而是伴随着印尼华人的出现就产生的。换言之,自华人在印尼定居之日起就存在着原住民如何看待他们的问题,原住民的华人观随之产生。20世纪之前的原住民华人观只是一种自发的、潜意识的种族或部族(suku)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华人要么尚未同原住民某个部族融合而被视为异族人,要么已经同原住民某个部族融合而被视为同族人。前者不妨称之为“华人异族观”,后者可称“华人同族观”。由于华人移居印尼的时间有先有后,与原住民部族融合的程度有深有浅,因此,这两种华人观直到20世纪前始终并存,而且原住民对某一特定地区、集团的华人观念转变,是伴随着华人与当地部族自然同化进程平缓地进行的。20世纪后,由于华人民族主义运动与原住民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以及现代国家与民族观念的产生,政治斗争的激化,原住民华人观才由单纯的种族观、部族观发展为包容种族、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复合观念,且日趋复杂多样和益显政治性,因此有必要作专题考察。 本篇试图以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为纲,以原住民各政治集团或其代表人物为目,以时间为序,通过追述有关的历史事实或事件,评介有关的政纲与言论,旨在展示、探析自20世纪初至二战前夕的原住民诸种华人观。 要讨论、分析这一历史时期的原住民华人观不能不顾及发生于20世纪初的泛华运动及其在华人中所铸成的华人观。这场泛华运动酿成了自20世纪初至10年代末整个印尼华人社会在中华会馆旗帜下的大团结,同时逐步铸成了“新土合一的泛华观”。这种华人观在华人外部关系的处理上号召全体印尼华人向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在华人内部关系的认识上则持“新客华人与土生华人必须合一”的观点。所谓的“合一”是不论新客华人还是土生华人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土生华人必须通过学习汉语与中华文化做到“重新中华化”,全体印尼华人必须以新客华人为主体来达到合一,以实现全印尼华人的大团结和大统一。② 泛华运动虽然自10年代末就逐步分化,“新土合一的泛华观”也随之无法再成为印尼华人主导的华人观,但它的产生与传播无疑促进了印尼华人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和华人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同时也诱发了原住民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原住民印尼民族观的产生,进而直接影响到原住民华人观的确立及其内涵。例如:作为原住民民族主义运动兴起标志的至善社,虽然没有正面表述其印尼民族观与华人观,但从它以办原住民民族学校来提高原住民的文化水平与经济地位的组织宗旨来看,从它以爪哇人为主又吸收巽他人、马都拉人、巴厘人为其成员而拒华人于门外的组织原则来看,它所持的是一种“原住民主义”的印尼民族观和“新土合一的异族异邦人观”的华人观。至善社成立的1908年正是泛华运动如火如茶之际、正是“新土合一的泛华观”主宰着华人社会之时,因此,“新土合一的异族异邦人观”可谓是对华人“新土合一的泛华观”的回应,从而奠定了后来的原住民华人观的基本倾向,即以种族为本的华人观成为原住民主导的华人观念。当然,这一基本倾向的形成与沿袭的根本原因在于荷印殖民当局“分而治之”统治策略所造成的华人社会与原住民社会的分离。所以,随着后来华人社会与原住民社会的有所沟通,特别是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共同政治目标的确立以及科学的进步的民族学说的产生与传播,才有部分原住民提出了以非种族为本的华人观。为了具体地予以评析,有必要对各种华人观分述如下: 1、伊斯兰教联盟的华人观 伊斯兰教联盟成立之初有左右翼之分。由于它是在苏门答腊与爪哇因基督教会加强传教活动刺激下而复兴起来的一个伊斯兰教支派,又是作为爪哇原住民布商反对华人“经济操纵”的一个联合组织形式出现,同时还以促进原住民商业经营、加强经济互助、提高原住民精神与物质福利、发扬伊斯兰教的真谛为宗旨,所以具有明显的宗教性与排外性,特别是反华情绪。其华人观相当明确,即华人首先是外国侨民,与原住民分属两个不同的种族,同时又是异教徒且经济强有力者。即使其左翼集团的华人观也没有脱离这一窠臼。他们的逻辑思路都是不论新客华人还是土生华人均为异族人、异邦人、异教徒且富有者。这种华人观即“新土合一的异族异邦异教富人观”。它不但不加分析地把华人视作异族人、异邦人、异教徒而且在经济上对华人“耿耿于怀”。这种华人观不能不使到伊斯兰教联盟几乎在一切领域对华人采取全面的排斥态度,进而是极力推崇对华人进行极端的强迫同化政策。 由于印尼是伊斯兰教徒众多的国家,这个联盟又以伊斯兰教为旗帜,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因此,其华人观自产生之日起就颇有市场,从而在原住民中塑成一种心理定势。后来诸多的原住民华人观都与这个华人观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承传关系,甚至在二战后印尼历届政府的华人政策中都可窥探到它的影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