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二战前印尼原住民之印尼华人观(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亚亚研究》 杨启光 参加讨论

2、芒昆库苏莫的印尼华人观
    芒昆库苏莫(Tjipto Mangunkusumo)在10年代初同土生欧洲人陶维斯·德克尔(Douwes Dekker)创建东印度党时就提出“缔造一个自由的民族”的思想,并于1917年将这个民族命名为“东印度民族”(Bangsa Hindia),同时明确指出它包括原住民、土生欧洲人、土生华人等,总之,凡把荷属东印度视为祖国并积极促进她发展的人们都是这一民族的成员。③从华人观的角度来剖析芒昆库苏莫这一“东印度民族”的构想,不难看出,他首先把华人分作新客华人与土生华人,并把愿意向荷属东印度作祖国认同的土生华人视作东印度民族的成员。这种华人观即“新土二分的东印度民族观”。它对华人的看法不再以种族为本,而重在华人的国家归属感。
    这种华人观与“新土合一的异族异邦异教富人观”是相当对立的,不为大多数原住民所接受。不过,它的出现说明了原住民现代的华人观自它产生之初就不是单元的而是多元的,原住民中确有能理性客观平等地对待华人者。耐人寻味的是,这种以非种族为本的华人观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没有得到华人应有的晌应。总之,不论是原住民还是华人在二战前接纳这一华人观的并不多,究其原因,除了荷兰殖民当局长期推行“分而治上”策略分离了华人与原住民之外,20世纪兴起的泛华运动与原住民民族主义运动分别在华人与原住民中铸成了向本民族认同的心理定势与社会机制也是重要原因。而华人与原住民分属于差异性较大的不同文化类型则是其最深层的原因。
    3、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印尼华人观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二战前诸领袖,如司马温、达梭诺(Darsono)等都发表过涉及如何看待华人的言论,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该党的华人观,其中最能代表该党性质的是达梭诺的华人观。
    达梭诺认为华人有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即富有阶级与贫穷阶级之分,表示只愿意跟下层阶级的华人合作。不过,他又认为吸引在印尼出生的华人加入共产党是必要的。即使这样,由于其阶级意识,达梭诺的华人观首先是阶级二分的,从而构成同大多数原住民华人观不同的特色。另一方面,达梭诺又强调华人与原住民是分属两个种族的,而且华人大都是倾向中国的。④因此,他在1924年的多次群众集会上号召要密切同华人的联系,阐述支持中国革命的必要性,在他看来,支持中国革命有利于吸引总体上倾向中国的华人支持印尼革命。
    同二战前大多数原住民政党不同,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并没有拒华人于门外,同时也确有一些华人加入之并成为活跃分子或领袖人物。不过,由于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与华人总体上的非无产阶级性,再加之该党的“原住民主义”印尼民族观,华人在参与它所领导的反对殖民主义斗争时充其量只被视作“合作者”而已。这样,以阶级为视点对华人进行二分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其华人观归根结底是“贫富合一的倾向中国的合作者观”。这种华人观对华人的经济力量十分关注。
    4、印度尼西亚民族党的印尼华人观
    印度尼西亚民族党是由苏加诺等于1927年创建的。它的成立标志着印尼现代政治史新阶段的开始,是早期的原住民民族主义运动与真正的原住民民族主义运动的分水岭。该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奉行“不合作主义”,抵制各种殖民机构,拒绝参加国民参议会;同时支持泛亚洲主义,认为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印尼原住民民族主义运动都是亚洲民族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应该互相支持,共同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不过,在华人观上却认为不论是新客华人还是土生华人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均为外国侨民,同时又是反殖反帝的潜在战友。⑤这种华人观即“新土合一的异族异邦的潜在战友观”。
    这一华人观反映出印度尼西亚民族党一心一意想推翻荷兰人的统治并希望得到华人的广泛支持,所关注的是如何结束荷兰人的殖民统治而不是华人的经济力量。该党对华人经济并没有象伊斯兰教联盟等那样“耿耿于怀”,但却特别关注华人的政治立场。它要求华人站在华人民族主义立场上同印尼民族主义者合作以实现印尼的独立。这种合作即同该党一起奉行“不合作主义”,抵制各种殖民机构与团体。因此,该党对权力主张参加国民参议会的中华会深表不满,而同奉行“不合作主义”的《新报》集团关系密切。但是,其华人观决定了它不接纳华人为其正式党员,因而难以实现它欲取得华人广泛支持的初衷。
    5、大印度尼西亚党的印尼华人观
    大印度尼西亚党虽然一直没有向华人敞开大门,但其领袖人物的华人观很值得注意。
    其一是腊登·苏托莫(Raden Sutomo)。他1933年在印度尼西亚中华党的一次集会上宣称,土生华人是“印度尼西亚的儿子,他们热爱他们的祖国印度尼西亚”。⑥但对华人在情感上同中国保持联系却“耿耿于怀”,以致于发生同林群贤的1936年论战,表面上是如何评价日本及其亚洲政策,实质上却关涉到如何看待印尼华人的问题。在拉登·苏托莫及其支持者看来,林群贤对日本有偏见,这种偏见导源于林氏情感上同中国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其日本观不能代表印度尼西亚人的看法。弦外之音即凡情感上同中国保持联系者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印度尼西亚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