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二编的头尾两章所构成的这一巨大的矛盾,实际上已经将首次表述的“托克维尔悖论”消解于无形。看来,非理性的“心理效应”研究法虽然能在较深的层面上揭示法国农民不满的根源,但终究不能说明法国农民造反的全部原因。 既然如此,托克维尔为什么后来在书的第三编第四章里,在作所谓“托克维尔悖论”的第二次表述(即“繁荣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时,还是说出了“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法国人的处境越好就越觉得无法忍受”(24)这样的话呢? 这正是《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最令人费解的地方。 尤其是托克维尔的“托克维尔悖论”第二表述,还是从“托克维尔悖论”第一表述的意象的复现开始的,只是这一次他做的不是“法德比较”,而是大革命爆发前后法国内部的法兰西岛和西部地区的比较。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兰西岛旧财政区”是众所周知的大革命的主要策源地。托克维尔研究过这个财政区的档案,发现正是在那里“旧制度最早最深刻地进行了改革”,“农民的自由和财产已比任何其他财政区受到更好的保护”。而在西部地区,也就是他所说的“卢瓦河流域及河口处、普瓦图沼泽和布列塔尼荒原那些地方”,正相反是大革命时期国内反革命运动最严重的地方。这里的农民“对大革命反抗最激烈,时间最长久”,可这里也正是“旧制度”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就是依据这一比较,托克维尔断言:“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25)然而,也就是在这里,托克维尔发生了一些逻辑混乱。 首先,他说法国西部“旧制度”保存得最完整,就有些概念错乱。因为在他的笔下,“旧制度”这个概念虽然从未有过明晰的定义,但根据他对这个词使用的情况,一般还是可以看得出它指的无非是这样两种事物:一是大革命前法国以绝对君主制为特征的、持续了“十代人”时间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26)二是更广阔意义上的当时法国社会,这个社会处于早期现代化进程之中,带有大量的封建残余。然而,如果从前一种意义上来看,西部地区的“旧制度”就应该相当薄弱,因为那里一直享有较多的前绝对君主制时代的地方自治;如果从后一种意义来看,西部地区只能说是“旧制度残余”(27)保留得比较多的地方之一,而不能笼统地说那里的“旧制度”保存得最完整。正因为这里的封建残余最多,这个地区和反封建的大革命发生最激烈的对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事实上,当时法国西部较完整地保持着的就是中世纪的制度。因为法国西部正是托克维尔所说的在旧制度下游离于中央政府控制之外的边远地区(其人口只占法国总人口的1/4)的一部分,其核心区域应该就是保留着高度自治权的布列塔尼三级会议省。(28)那里的贵族从路易十四时代起就顶住了国王的压力,坚持留在乡村。可也就是“这些拒绝向国王尽义务的贵族,后来拿起武器,捍卫法国的君主制,并为之战斗而捐躯”;而“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荣耀”,托克维尔说,“全在于他们能够把农民吸引在他们周围”。(29)这也就是说,法国西部的农民之所以能追随贵族反对革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境况近似于德国的农奴,没有发生在大部分法国农民中已经发生的那种心理不平衡,因而完全不理解革命,虽然深受封建压迫却丝毫没有萌生以革命求解放的觉悟。 奇怪的是,托克维尔在这里在用类似于前面那种“法德比较”的方式,简单讲了法兰西岛和西部地区的差异之后,紧接着就换了调子,说“法国人的处境越好就越觉得无法忍受”。言下之意好像是说:法兰西岛农民造反现在不只是因为他们和领主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平衡,同时也是因为他们已经得到部分改善的处境与他们由此萌生的新期望之间的不平衡,是因为他们贪心不足、得陇望蜀、好了还想更好;处境越好他们就越无法忍受任何残存的压迫,就越倾向于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托克维尔还断言,这种情况毫不奇怪,因为“历史充满着类似的景象”(30)。如此,革命的发生又被简单地归结为某种脱离实际、不合常理的心理活动。“松动崩溃”意义上的“托克维尔悖论”由此正式生成。 厄尔斯特对托克维尔的这一“变调”大感诧异。他指出,“法德比较”和“法兰西岛与西部地区比较”是“托克维尔悖论”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的两个“共时性说法”,而“改善引发不满”则是该悖论的一种“历时性说法”。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们终究不是一回事。可是托克维尔却莫名其妙地把两者连在一起、等同起来,并“误导性地”凸显和强化了关于该悖论的“历时性”解读--“没有理由说托克维尔虚伪”,厄尔斯特说,“但显然他的脑子在这里有点罕见地进水”。(31)然而,厄尔斯特的说法显然也有点问题。我们知道,并不只是“托克维尔悖论”的历时性版本里有“改善引发不满”的意思,这个意思在“托克维尔悖论”的共时性版本中同样存在(农民成了自由的土地所有者反而更加不满)。当然,“托克维尔悖论”的共时性版本和历时性版本也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在前者说的是一种较长时段的现象,它涵盖了约300年的整个旧制度时期;后者说的是较短时段的现象,仅与大革命前二三十年中的一些情况相关联。这个差异决定了两者尽管都有“改善引发不满”的意思,却并不都有“松动导致崩溃”的特点。因为“松动崩溃”终归是短期现象,它可以与历时性版本的“托克维尔悖论”相关,却不大容易与共时性版本的“托克维尔悖论”搭边。而现在,经由托克维尔以强调历时性版本的方式将二者这么一“无缝对接”,“松动崩溃”效应竟似乎成了一般意义上的“托克维尔悖论”的“灵魂”,其误导性的确非同小可。所以,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说托克维尔“脑子进水”,倒也算不得冤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