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计考语的相关“事实’’ 大计注考,除“考语”之外,还有相关“事实”。考语与事实的关系,康熙八年编《六部考成见行则例·兵部考察例》中有记载,“总括考语,须要详列所行事实,如某事见操守,某事见才能、功绩,须的确可据,不得泛用朦混开列”。所列事实包括:“地方有无失事及失事几次,盗贼有无拿获,曾否扰害地方,地方有无纵兵虐民等情。”(48)可见,相对考语的总括性,“事实”是细化的行政表现。 (一)卓异官“事实” 大计“卓异者,必按其事而书于册,及题,则报部”(49)。卓异官的事实,需分条别类注写。顺治年间,卓异官的标准未明确,上官所开列的考察事实,系根据官员个人的政绩,并无统一的要求,有详有略,涉及裁汰冗员、运送兵丁、平定叛乱、开垦土地、教育、治河等内容。例如,顺治六年(1649),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李道昌朝觐大计,开列卓异官八名。分守河南道现任副使兼右参议于时跃:“一,衙蠹最为民害,本道到任之后,首从本衙门清起,照经制名数留用,其余尽行裁汰。一,驿递苦累,河洛尤甚,本道公出俱骑自养马匹。一,平西王兵丁家口运送三次,本道亲诣河干调停,装载口粮车牛,俱无一失。一,灵卢山中叛逆刘芳等伪称监军、察院,给札授官,山中士民遍为响应,本道亲督兵马擒斩渠贼武丕扬等,其余协从尽行解散。”(50) 康熙年间,逐渐将卓异的标准明确化,而与大计考语相关的“事实”也渐趋固定化。康熙六年(1667),定督抚开报卓异,“凡司道以下、推官以上,必开某官不派节礼、不索小送、不借端诈官、不生事扰众。知府以下、知县以上,必开某官不派杂差、不重火耗、不亏损行户、不强贷富民”(51)。二十六年七月,卓异官员的事实需填注“用法平允,并无违例、酷刑”字样。三十一年五月,又增加“劝谕有法”(52)字样。四十三年五月,规定事实“应注不亏空仓库钱粮、地方无盗贼、省刑罚数条”(53)。十二月二十二日,又议准提督贵州学政兼管广西学道张豫章奏疏,“凡荐举卓异官员,查其平日将御制训饬士子文曾否实心讲究奉行,是款内添入此条”(54)。由此,大计卓异官的注考事实,包括了“操守清廉”、“兴行教化”、“无未完钱粮盗案”、“无加派火耗”、“实心奉行上谕十六条”、“用法平允”、“劝谕有法”、“讲解御制训饬士子文”、“不亏空仓库钱粮”、“地方无盗贼”、“省刑罚数”等诸项。康熙四十四年(1705),降旨:“官员荐举卓异,关系激劝大典,所列事迹,期有实济于地方百姓,开载虚文无益。嗣后荐举卓异,务期无加派、无滥刑、无盗案、无钱粮拖欠、无亏空仓库银米,境内生民得所,地方日有起色,方可膺卓异之选。其他所用虚文,俱不必入。”(55)自此,卓异官员事实的注写内容基本固定下来。 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1793),贵州巡抚冯光熊大计荐举卓异,贵州贵阳府知府徐曰纪的事实如下:“一,本官每逢朔望,率同属员宣讲圣谕十六条、御制万言广训、圣制训饬士子文,实力化导,士习端淳。一,本官管辖所属征收钱粮,并无浮收重耗,各驿夫马膘壮足额,并无短缺。一,本官稽查所属审理词讼,随到随结,民苗无累。经管税务,尽收尽解。一,本官督率所属力行保甲,严查奸匪,地方安静。一,本官日用薪蔬,照市发银平买,并无赊欠。”(56) 同治元年十二月(1862),署贵州巡抚韩超大计荐举卓异,贵州铜仁府经历冯昌的事实如下:“一,本官每逢朔望,随班宣讲圣谕十六条,化导民苗,咸知礼法。一,本官经管监狱,小心防范,不致懈怠。一,本官管理遣军流徙,不时稽查,勿致滋生事端。一,本官恪遵功令,不敢擅受民词。一,本官严行缉捕,贼盗潜踪。一,本官日用薪蔬,照市平买,并无赊欠短发。”(57)督抚出具卓异官员的事实,包括教化、钱粮、词讼、保甲等诸方面,康熙朝以后直至清末,这种类型的“事实”注写占主流。 (二)应去官“事实” 大计应去官员,根据其所犯八法的条目,注写相应事实,有详有略。清代的吏科题本中,保留有各省督抚对该省大计应去官员填注的事实。例如,乾隆二年三月(1737),浙江省大计,总督嵇曾筠纠劾不职官员,分列事实。其中,温州府乐清县知县王炳弘:“本官纵役滋扰,舆情不服”;温州府乐清县学教谕朱锦:“本官病患风瘫,半身不遂”;署金华府知府徐崐:“本官为人躁急,将汤溪县民妇孙氏与夫魏十七角口,被夫殴后,抱子投塘身死一案,并不委员确验,辄据风闻提审,严勒指为尸夫殴死弃尸,混详发审。经委官复验,实系投水,并非殴尸抛塘。似此粗率任性,难胜郡守之职”。(58)相较前二者,署金华府知府徐崐的事实最为具体。乾隆五十二年(1787),贵州巡抚李庆棻开列应去官,其中施秉县县丞陈浣:“本官任性乖张,不安本分”;平越县典史萧化鹏:“本官迂惰性成,怠于缉捕。”(59)此类事实,都偏于简略。光绪九年(1883),河南省大计开列应去官的事实。其中临漳县训导高锦帆:“利各志昏(利令智昏),操守平常。曾向童生倪姓索诈未遂,阻挠不容应试,控经饬查有案。此外,不知检束之事甚多,士论为之哗然。”而新蔡县教谕曾之棨则为:“柔懦无能,性情反复,为诸生挟制,不胜师表。”(60) 由此可见,大计填注应去官的事实,系根据八法(六法)各条目(61)一一对应评写。在实际的注写中,又有详有略。 (三)平等官“事实” 大计普通留任的平等官员,康熙三十九年(1700)八月规定,“凡不入举劾之州县,必逐一详察每年钱粮曾否征解全完、仓库银米果否解贮无缺,汇造一册,开列各属姓名,注明亏空字样,并具印结报部。如有亏空,立即参追。倘或扶捏,事发连坐。”(62) 《安徽巡抚造送大计不入举劾各官年岁履历事实考语清册》中,记录了光绪十五年(1889)安徽省大计平等官员的四格、考语、事实。例如,布政使阿克达春的事实:“一,每逢朔望,率同僚属亲诣公所,宣讲圣谕广训,凡有关吏治民生书籍广为刊发宣示,所属遵照奉行,使民咸知教化,风俗潜移。一,督敕各属经征丁地漕粮,恪遵定章,毋许加耗,苛累闾阎。一,收放银两,亲诣弹兑,严禁书吏索取陋规。一,总理省局,厘务严饬,局员照章收厘,不准刁难抑勒。一,督办交代捐输豁免,各局务分饬局员,认真稽核,不准书吏积压迟延。一,署内日用薪蔬概系现银平买,无赊欠短少。”(63)由此可见,此类平等官员的事实的注写方式,与卓异官类似,只是政绩比卓异官略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