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清代外官大计“考语”与“事实”探析(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清史研究》2014年2期 常越男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嘉庆《大清会典》卷8《吏部·考功清吏司》,嘉庆二十三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
    ②[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年;关晓红:《清末州县考绩制度的演变》,《清史研究》2005年第3期;常越男:《清代考课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较早关注清代大计考语内容和形式的,是美国学者孔飞力,他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四柱册”(即官员的“四格”),通过对乾隆内阁黄册的阅读,指出十八世纪“考评官都是从一些标准词汇中选用考语的,这样的考语当然是语焉不详,言不中的”,“我们在各省的考评报告中可以发现措辞略有差异(这说明各省衙门有自己的标准词汇本),但它们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虽然铨选官员们竭力试图对表现大致上还过得去的下属做出甄别,但他们却对这些下属并没有多少直接的了解。”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第255,256页。关晓红利用军机处录副档等,对光绪末年新政改革时州县考绩中的考语、事实等进行研究,评价清末的州县事实考核制度的利弊。常越男《清代考课制度研究》一书,在论述清代的大计制度的运作过程时,对清代大计册籍“五花册”(“五花贤否册”、“贤否册”、“计册”、“四柱册”、“大计册”)的格式和内容有提及,利用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吏部档案等,对大计的“考语”和“事实”有举例说明。
    ③魏象枢:《寒松堂全集》卷2,《卓异之名实易淆等事疏》,中华书局,1996年,第28页。
    ④《清世祖实录》卷21,顺治二年十一月戊寅,中华书局,1985年。
    ⑤雍正《大清会典》卷15,《吏部·考功清吏司》,雍正十年武英殿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
    ⑥《清史稿》卷115,《职官志二》,中华书局,1976年,第12册,第3305页。
    ⑦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148,《都察院四》,乾隆十二年敕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清世祖实录》卷27,顺治三年七月辛酉。
    ⑨萧奭:《永宪录》卷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1辑,台湾,文海出版社,第7页。
    ⑩参阅拙文《清代官员考课中的“四格八法”》,《历史档案》2011年第4期。
    (11)《清圣祖实录》卷125,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庚辰。
    (12)清修《明史》中明确概括了明代“八法”,“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罢,曰不谨”。康熙《大清会典》记载了顺治时期的“八法”,条目有贪、酷、疲软无为、素行不谨、年老、有病、才力不及、浮躁八项,其中“在逃”一项归并入贪酷内。雍、乾以后,将“在逃”一项去除,将八法统一概括为:“曰贪,曰酷,曰疲软无为,曰不谨,曰年老,曰有疾,曰浮躁,曰才力不及”。嘉庆《大清会典》中只列“六法”:“一曰不谨,二曰疲软无为,三曰浮躁,四曰才力不及,五曰年老,六曰有疾。”官方规定,大计只列“六法”官员,贪官、酷官归平时随时纠劾。
    (13)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80,《吏部·处分例·大计统例》,光绪二十五年武英殿刻本。
    (14)《清世宗实录》卷8,雍正元年六月乙亥。
    (15)乾隆《大清会典》卷6,《吏部·考功清吏司》,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清史稿》卷111,《选举志六》,第12册,第3222页。
    (17)《吏部档案·考课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135。
    (18)《吏部档案·考课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135。
    (19)《吏部档案·考课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143。
    (20)《吏部档案·考课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143。
    (21)《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第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5页。
    (22)《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第8册,第79页。
    (23)《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第63册,第558页。
    (24)《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第67册,第106页。
    (25)《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第77册,第531页。
    (26)《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第10册,第445页。
    (27)《乾隆朝内阁吏科题本》(胶片)第132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2-70-4619-6-2674-2688。
    (28)《乾隆朝内阁吏科题本》(胶片)第132盘,档案号:2-70-4619-9-2781-2784。
    (29)《乾隆朝内阁吏科题本》(胶片)第155盘,档案号:2-72-4829-2-690-697。
    (30)《乾隆朝内阁吏科题本》(胶片)第227盘,档案号:2-104-7992-7-459-483。
    (31)《乾隆朝内阁吏科题本》(胶片)第227盘,档案号:2-104-7992-12-584-587。
    (32)《内阁汉文题本·吏科(道光朝)》(胶片)第110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2-124-10218-25-3027-3044。
    (33)《内阁汉文题本·吏科(咸丰朝)》(胶片)第31盘,档案号:2-134-11204-13-1853-1864。
    (34)《内阁汉文题本·吏科(同治朝)》(胶片)第4盘,档案号:2-137-11373-33-3179-3193。
    (35)《吏部档案·考课类》,档案号120。
    (36)方大諟:《平平言四卷》,卷1《大计》,清光绪十八年资州官廨刊本,《官箴书集成》第7册,黄山书社,1997年,第604页。
    (37)《吏部档案·考课类》,档案号129。
    (38)雍正朝仅存《雍正十二年江苏、安徽、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广西、南河所属补行大计不入举劾平等官员三等册》,册内仅列四格,未注官员的考语,其格式如下:“(三等官员)贵州省平远州知州于敏:守慎、政勤、才中、年壮”。《内阁黄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3759。
    (39)《乾隆十六年直隶等省大计三等官员册》,《内阁黄册》,档案号3858。
    (40)《乾隆十三年直隶等省举行大计二等官员册》,《内阁黄册》,档案号3852。
    (41)《安徽巡抚造送大计不入举劾各官年岁履历事实考语清册》(光绪十五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
    (42)乾隆《大清会典》卷6,《吏部·考功清吏司》。
    (43)《巡抚湖广等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林天擎奏报武汉等府官员简要文册》(顺治十二年十一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143。
    (44)《吏部档案·考课类》,档案号129。
    (45)《内阁汉文题本·吏科(咸丰朝)》(胶片)第31盘,档案号:2-134-11203-20-1393-1402。
    (46)《内阁汉文题本·吏科(咸丰朝)》(胶片)第41盘,档案号:2-135-11260-5-2991-2998。
    (47)《吏部档案·考课类》,档案号134。
    (48)《六部考成见行则例·兵部考察例》(康熙八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此处所指是武官的定期考核方式“军政”,五年一次。其规制,系参考文官京察、大计的基础上制定而成。
    (49)嘉庆《大清会典》卷8,《吏部·考功清吏司》。
    (50)《吏部档案·考课类》,档案号135。
    (51)《清圣祖实录》卷21,康熙六年四月己巳。
    (52)《本朝则例全书》(康熙六十年),《吏部第十六·填注卓异事实》,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
    (53)《清圣祖实录》卷221,康熙四十四年五月辛巳。
    (54)《湖广巡抚纳齐喀题为大计之年荐举蒲圻县县丞、汉阳府经历、黄州府教授三员本》(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第17册,第373—374页。
    (55)雍正《大清会典》卷15,《吏部·考功清吏司》。
    (56)《乾隆朝内阁吏科题本》(胶片)第227盘,档案号:2-104-7992-7-459-483。
    (57)《内阁汉文题本·吏科(同治朝)》(胶片)第4盘,档案号:2-137-11373-33-3179-3193。
    (58)《乾隆朝内阁吏科题本》(胶片)第12盘,档案号:2-59-3427-11-3294-3313。
    (59)《乾隆朝内阁吏科题本》(胶片)第191盘,档案号:2-102-7682-5-241-253。
    (60)《吏部档案·考课类》,档案号134。
    (61)《永宪录》记载:“龙钟衰迈比老疾;轻稚率妄比浮躁;庸怯无能比不及、疲软;赃私狼藉比贪;恣睢虐下比酷;败伦伤化、行止有亏比不谨。”萧奭:《永宪录》卷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1辑,文海出版社,第7页。
    (62)《本朝则例全书》(康熙六十年),《吏部第十六·大计造送钱粮册》。
    (63)《安徽巡抚造送大计不入举劾各官年岁履历事实考语清册》(光绪十五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
    (64)《明经世文编》卷446,第6册,第4899页;《明经世文编》卷374,第5册,第4054页。
    (65)《清世祖实录》卷27,顺治三年七月辛酉。
    (66)《吏部档案·考课类》,档案号135。
    (67)《清世宗实录》卷64,雍正五年十二月丁亥。
    (68)《乾隆十三年直隶等省举行大计二等官员册》,《内阁黄册》,档案号3852;《乾隆十三年直隶等省举行大计三等官员册》,档案号:3851;《乾隆十六年直隶等省大计二等官员册》,档案号3860;《乾隆十六年直隶等省大计三等官员册》,档案号3858。该表所列官员,为六年之间官职未曾变更者。
    (69)《清高宗实录》卷519,乾隆二十一年八月乙丑。
    (70)杨寿柟:《云在山房丛书三种网庐漫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1页。
    (71)《清仁宗实录》卷315,嘉庆二十一年正月甲辰。
    (72)《清文宗实录》卷24,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乙酉。
    (73)《清文宗实录》卷24,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丙戌。
    (74)《清文宗实录》卷116,咸丰三年十二月甲午。
    (75)“州县事实考核开始的时间,《清朝续文献通考》、《清史稿》等书均以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的政务处奏折为据,误将光绪三十一年作为州县考核事实的开端。实则光绪三十一年所考核的,是光绪三十年的州县事实,只是由于各地督抚的延误而拖至次年上奏。作为新制度建立的标志,应以三十年月奉慈禧懿旨发布要求年终报呈考核表册的上谕为准。”参见关晓红:《清末州县考绩制度的演变》,《清史研究》2005年第3期。
    (76)《光绪三十三年浙江州县各官考察清单》,《吏部档案·考课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145。
    (77)《宣统元年分广东省各厅州县衔名年籍政事及出具切实考语开列清单》,军机处录副全宗,宣统朝内政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7473卷,第9号文。
    【参考文献】
    [1][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年。
    [2]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安徽巡抚造送大计不入举劾各官年岁履历事实考语清册》,光绪十五年。
    [3]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朝则例全书》,康熙六十年刻本。
    [4]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光绪二十五年武英殿刻本。
    [5]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嘉庆《大清会典》,嘉庆二十三年刻本。
    [6]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康熙《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九年内务府原刻本。
    [7]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六部考成见行则例·兵部考察例》,康熙八年刻本。
    [8]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雍正《大清会典》,雍正十年武英殿刻本。
    [9]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10]方大諟:《平平言四卷》,载官箴书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
    [11]关晓红:《清末州县考绩制度的演变》,《清史研究》2005年第3期。
    [12]乾隆《大清会典》,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乾隆《大清会典则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15]魏象枢:《寒松堂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16]萧奭:《永宪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
    [17]杨寿柟:《云在山房丛书三种网庐漫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
    [18]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1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吏部档案·考课类》。
    [2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朝内阁吏科题本》(胶片)。
    [2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汉文题本·吏科》(胶片)。
    [2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黄册》。
    [2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