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唐律化外、化内的区分应以政治归属来判断,化内包括内地与归属唐的周边蕃夷地区,是唐的疆域所在。化内、化外为唐帝国的境内与境外,相当于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国内与国外。唐律引入化外概念对文化版图与政治版图做出区分;引入化内概念,则是从国家主权意义上赋予多民族国家——唐帝国或中国以一个具体的范畴。 关 键 词:唐代 唐律 化外 化内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07BZS0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义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 化外、化内是唐律中的用语。关于化外人,20世纪初期,日本学者根据近代国家的观念认为是外国人。①清末学者沈家本曾将唐律“化外人相犯”条文与清代适用于境内民族的法律中共同之处予以类比。在“化外人有犯”条的注释中说:“此条本《唐律》。唯唐有同类、异类之分,明删之。则同类相犯亦以法律论矣。今蒙古人自相犯,有专用蒙古例者,颇合《唐律》各依本俗法之意。”②沈家本的论述并没有影响中国学者关于化外人的理解,继日本学者之后,一些学者根据现代国家的观念,仍然将唐律中的化外人比定为外国人。③由于中日学者均是从近现代法学角度做出的判断,历史文献方面的论证明显不足;且化内、化外是一组相对应的概念,此前未界定化内人的确切内涵,关于化外人的界定难免给后人留出思考余地。 近年来,关于唐律中“化外人相犯”条文又引起人们关注。至于化外人是否能等同于现代国籍法中的外国人,有学者持谨慎态度。④有学者重新界定化外人,⑤一是以文化为标准区分化内、化外,⑥二是承认唐律以文化为标准界定化外人的同时,又采用国籍标准限定化外人的外延,⑦两者均认为化外人包括外国人和部分唐周边少数民族,包括唐羁縻州地区。后来,有学者在前两种判断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户籍是区分化内、化外的标准,认为化内人是直属于中国皇帝的郡县区域内的编户之民,化外人则属郡县外的“蕃夷之国”;化内即国内,化外即国外。⑧判断标准虽异,结论相同,也是将纳入唐统治体制的蕃夷划为化外。 古代涉及四夷关系的词语在不同环境中往往表述的内涵非一,反映的是不同层面的问题。这种现象并非稀见。⑨化外、化内的概念出现于唐律,化外又为后世所沿用,唐、明律中表述的内涵已不相同。如果仅就唐律化外、化内而言,笔者经过再三思考,觉得以文化抑或国籍、户籍作为判断化内、化外的标准,背离了基本史实,结论难以成立,多属臆测。厘清唐律化内、化外的内涵,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华夷观盛行背景下唐王朝与四夷的关系,而且有助于推进对唐代多民族国家体制的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