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名人 >

罗振玉先生与清代学术(10)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炎黄文化研究》 林存阳 李文昌 参加讨论

    [51]《汇刻书目》是清嘉庆年间顾修所撰,后屡有增续。罗振玉先生则就大云书库所藏,补录光、宣两朝丛刻及刊于光、宣前而该目失载者,得300余种,于1914年成《续汇刻书目》10卷、《闰集》1卷。
    [52]《金石萃编未竟稿》初不知何人所撰,罗振玉先生再三考证,知为王昶未竟之作。1918年,为辑元碑88种,且析为3卷,补目于前,影印传世。
    [53]《纪元编》系李兆洛所编,收录了汉武帝至清前期各政权的年号。罗振玉先生致力此书30余年,续有勘正,直至1925年始付梓。
    [54]《蒿庵集》为清初张尔岐的诗文集,有山东书局刻本。罗振玉先生履职广东时,得孔氏岳雪楼藏书,中有文集旧抄本,持与山东书局刻本相校,发现刊本所无而抄本有者,文8首、赋2首、诗90余首,遂都为一集,成《蒿庵集捃佚》,以补刻本之缺失,书成于1936年。写本多讹文别字,因无他本可校,其确知为讹者,一一改正;其所不知者,一仍其旧。文末有跋记其事。
    [55]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3页。
    [56]七种分别为:王念孙《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语方言疏证补》1卷;王念孙《释大》1卷;王念孙《古韵谱》2卷;王安国《王文肃公遗文》1卷、《补遗》1卷;王念孙《王石臞先生遗文》4卷、《丁亥诗抄》1卷;王引之《王文简公文集》4卷、《附录》1卷;罗振玉《王氏六叶传状碑志》6卷。参见罗振玉:《雪堂剩墨》,《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十二集,第179-180页。
    [57]罗振玉:《昭代经师手简·序》,《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九集,第255页。
    [58]王国维:《库书楼记》,《王国维全集》第八卷,第631页。
    [59]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51页。
    [60]顾炎武:《答李子德书》,《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3页。
    [61]戴震:《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14页。
    [62]王念孙:《说文解字注·序》,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页。
    [63]张之洞撰、范希曾补正:《书目答问补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58页。
    [64]张舜徽:《考古学者罗振玉对整理文化遗产的贡献》,《中国史论文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58页。
    [65]罗振玉:《海宁王忠悫公传》,《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十集,第251页。
    [66]王国维:《殷墟书契考释·后序》,《王国维全集》第八卷,第610页。
    [67]李浴洋:《“信斯文之未坠,伫古学之再昌”——罗振玉的学术观念刍议》,《文史知识》2012年第12期。
    [68]罗琨、张永山:《罗振玉评传》,第159页。
    [69]何士骥:《近四十年来国人治学之新途径》,转引自张舜徽《中国史论文集》,第160页。
    [70]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王国维全集》第八卷,第264页。
    [71]王国维:《殷墟文字类编·序》,《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第208页。
    [72]吴泽主编:《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第一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416页。
    [73]姜萌:《王国维“清学三阶段论”溯源》,《齐鲁学刊》2013年第3期。
    [74]罗振玉:《雪堂藏古器物目录·序》,《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十集,第24页。
    [75]罗振玉:《本朝学术源流概略》,第239页。
    [76]罗振玉:《殷墟卜辞考释·序》,《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九集,第170页。
    [77]罗振玉:《小学钩沉续编叙》,《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九集,第65页。
    [78]罗振玉:《古器物识小录·序》,《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十集,第516页。
    [79]罗琨、张永山:《罗振玉评传》,第75页。
    [80]《经义考》是清初朱彝尊考证历代经籍存佚的著作,煌煌300卷,当时但刻其半。乾隆十八年(1753),卢见曾在朱彝尊之孙朱稻孙处得见未刻稿本,复刻他半,始成完书。后翁方纲援例作《经义考补正》,对原书多有补正。但《经义考》前无目录,查检不便。罗振玉先生寓居江南时便有补目之意,旋因入京供职而中辍。宣统元年(1909),长农科大学时,斋居无事,勘补完成,作《经义考目录》8卷,并附《校记》1卷,大大增强了原书的使用价值。
    [81]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序》,《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十集,第612页。
    [82]王国维:《国朝金文著录表·序》,《王国维全集》第八卷,第195-196页。
    [83]张舜徽:《考古学者罗振玉对整理文化遗产的贡献》,第158页。
    [84]据罗振玉先生自述:“予于前辈学者犹及见者,为江宁汪梅村先生士铎、宝应成芙卿先生孺、乌程汪刚木先生曰桢。并世学者若会稽李莼客侍御慈铭、宜都杨惺吾舍人守敬、胶州柯蓼园学士绍忞、嘉兴沈子培尚书曾植,皆尝与从容谈艺。王忠悫则同处垂三十年,至孙仲容征君则通书问未及识面。”(《集蓼编》,第63页)章太炎先生也曾与罗振玉先生有过书信来往,讨论甲骨学。详见章太炎:《与罗振玉书》,《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71-173页。
    [85]关于罗振玉先生与日本汉学界的关系,谢崇宁先生曾有过专门论述。详见谢崇宁:《罗振玉与日本汉学界之关系考述》,《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2期。而其与西方汉学界的交往,据陈邦直先生介绍:“欧战止后,欧美各国之学者,纷纷研究东方学术,法国某大学院,委先生为东方通信员,关于东方古代文化,屡以函简商讨,而先生著述,各国亦莫不争相译印。”(《罗振玉传》,长春:满日文化协会发行,1943年,第37页)
    [86]李浴洋:《“信斯文之未坠,伫古学之再昌”——罗振玉的学术观念刍议》,《文史知识》2012年第12期。
    [87]陈邦直:《罗振玉传》,第69页。
    [88]胡适在1922年8月28日的日记中说:“现今的中国学界真凋敝零落极了。旧式学者只剩王国维、罗振玉、叶德辉、章炳麟四人;其次则半新半旧的过渡学者,也只有梁启超和我们几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的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40页)
    [89]罗继祖主编:《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九集,第129页。
    [90]张舜徽:《罗振玉学术论著集·总序》,第1-2页。
    [91]罗振玉:《贞松堂吉金图序》,《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十集,第611页。
    [92]陈邦直:《罗振玉传》,第39页。
    [93]王国维:《雪堂校勘群书叙录·序》,《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九集,第154页。
    [94]王国维:《雪堂校勘群书叙录·序》,第154页。
    [95]罗继祖:《大云书库藏书题识》,《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七集,第356页。
    [96]罗振玉:《国学丛刊序》,《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九集,第185页。
    [97]罗振玉:《金州讲习会论语讲义》,《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十一集,第244页。
    [98]罗振玉:《金州讲习会论语讲义》,第249页。
    [99]罗振玉:《五十日梦痕录》,《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十一集,第166页。
    [100]罗振玉:《集蓼编》,第25页。
    [101]张绍文:《扶桑两月记·跋》,《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十一集,第125页。
    [102]罗先生说:“自三十出游,在野凡十年,渐谙世态,少年迈往之气已为稍挫,然用世之心尚未消泯。”(《集蓼编》,第56页)
    [103]王国维:《雪堂校勘群书叙录·序》,第154页。
    [104]谢国桢:《永丰乡人行年录·序》,《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十二集,第34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