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周长富:徐水釜山岩刻解析(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周长富 参加讨论

    三、徐水釜山岩刻原始文字和中国古代文字是一脉相承的文字体系
    既然徐水釜山岩刻是原始文字,那么,这些原始文字与中国古文字诸如甲骨文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甲骨文是由原始文字发展演变形成的,是与釜山岩刻一脉相承的后裔字。一是釜山岩刻符号和甲骨文都是以象形为基础。徐水釜山岩刻符号多为象形原始文字,它们是由古代先民在创造原始文字时通过“观象于天,观法于地”,逐渐认识并仿象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创造出的象形符号。目的是用以帮助记忆和交流。“在文字产生的初期阶段,不以客观事物为依据的随意刻画,不可能成为具有共识的标记或符号。”“一切原始符号不论其物象是否可辨,即不论在我们眼里是抽象还是具象,最初都是本于物,都是象形字。”[10]p(117、141)正如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所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二十世纪初,孙诒让称陶符为原始象形字,甲骨文为省变象形字。(《名原》第5页)对此,来裕恂(1873-1962)说得更清楚:“地球各国文字之始,无不由于象形。古代未开化之土地,人类知识未进,经验亦狭隘,故言语不完全,往往动作身体、摹拟容态以表意,而文字遂取则于此。故未有文字,先有言与意,有思想而后有言语,有言语而后有文字。当其初始,无异绘画。惟画图其形,书取其象。[11]p(29)
    其二甲骨文与釜山岩刻符号存在源流关系甲骨文和釜山岩刻中许多字形式相同或相似,如下表:
     
    
    (此表是依据《苏美尔·埃及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表11陶符与甲骨文同形例制作的)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后边还要谈到)。目前学术界对于陶符和甲骨文相同或相似性认为二者存在源流关系的看法是趋同的。不仅如此,有些学者还认为商周青铜器族名金文,不仅在性质、功用上,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也与陶符有源流关系。[10]p(112)
    其三,中国古文字是中国原始文字的近亲后裔
    从世界几种古文字体系起源的研究中已知,只有中国古文字是由原始文字(陶符)孕育演化而来的,是中国原始文字的近亲后裔。在这个几千年漫长的孕育演化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经过生生不息的观察思索、交流融合、借鉴和创新,最终实现了嬗变和飞跃,形成了根植于华夏民族古老文明的特殊的文字体系。传承华夏文明根脉的芸芸众生,他们的名姓永远地消失在远去的岁月里,而名标青史的却廖若晨星。传说伏羲氏命朱襄造书契,《隋巢子》说“史皇产而能书”,《世本》云:“沮诵、仓颉作书”,《荀子》说:“作书者众,而仓颉独传”。
    关于汉字的性质问题,不仅是对汉字体系的评价,而且涉及到对东方文明的基本认识问题。西方人在十九世纪提出“文字发展三段论”,即“图画文字→ 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认为欧洲表音文字最先进,这是欧洲资本主义进行殖民扩张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此,唐兰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文字是特殊的,在一切进化的民族都用拼音文字的时期,她却独自应用一种本来含有义符的注音文字。在最古的时候,中国文字本也是图画文字,但至迟在三千五百年前,已改成了注音文字,而这种文字一直到现在还活着,被全中国的人民,以及她邻近的地方使用着。”[12]p(2)
    四、徐水釜山岩刻是仓颉所作黄帝“合符釜山”昭告天地的祝文
    古文字学家孙常叙认为“文字是写词记言的,要看它能不能按照语序一个词一个词的写话记言。能,便是文字;不能,那便不是。”(《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叙》)这种观点,与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不相吻合。事实是文字在语言之后经过了相当漫长达数十万年才产生的。文字记语言、表思想是随着文字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完备起来的。当时低下的生产力造成精神产品的生产比物质产品的生产更为滞后和缓慢。所以在文明起源阶段,原始文字不可能具备逐字逐句地完全记录语言的功能,而只是记录语言中的主要成份,把语言中的主要部分的形、音、义表现出来。因此,把记录语言功能尚不完备的原始文字排斥在文字范围之外是值得商榷的。
    下面解释这些原始文字的形、音、义。
    (66)为黄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正立之人身佩玉环,因字刻时易方不易园,故玉为方形。蚌埠双墩陶符为“ ”。甲骨文为“ ”,有多种变体字,从人从玉,像人佩环玉之形。《礼记》:“步行则有佩环之声。”
    (22)为帝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架木为“示”形燔以祭天。金文是其隶变(赵平安《隶变研究》第25页)。甲骨文为,有多种变体字。徐中舒:“象架木或束木燔以祭天之形,为帝初文,后由祭天引申为天帝之帝。”《说文》:“帝,谛也,王天之号。”
    (68)为炎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人举火以发号令。甲骨文为 ,有多种变体字。《说文》:“火,炎上也,从重火。”
    (31)为杀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人身多处中刀而倾倒。甲骨文为 ,有多种变体字。《说文》:“杀,戮也,从殳杀声。”
    (77)为蚩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人头冠牛首。《述异记》卷上云:“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已确认甲骨文尚无此字。
    (100)为尤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手有动作而有外力禁止之形,其本义应为禁阻。甲骨文为 ,有多种变体字。高鸿缙释:“尤实从(手)而以一横画表禁止之动象。”
    (21)为逐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人手持干追逐之形。甲骨文为 ,有多种变体字。从止从豕,或从犬,或从鹿,象追赶动物。
    (105)为神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木表或石柱,其下“ ”为台阶底座。已确认甲骨文无神字。“示”甲骨文为(或 ),象神主牌位。徐中舒:“以象木表或石柱为神主之形。 之上或其左右加点划,为增饰符号。卜辞祭祀占卜中,示为天神地袛,先公先王之统称。”
    (82)为农之字源。为象事表义字,字象人手持农具在农田耕种之形。甲骨文为 ,从辰从林,辰者释为农具。辰甲骨文为 ,象古代耕种之农具。农事需按时令,故可转释为时令节气。农耕文明离不开天文历法,黄帝时已有历法。参看《史记?历书》等。
    (43)为山之字源。为象形字,字象山峰矗立之形。甲骨文为 ,三峰为多也。
    (13)为雷之字源。为象形转义字,字象闪电火球形,发出隆隆声,以示为雷。本义为雷,可释为威字。甲骨文为 ,仿沿用之。《说文》:“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间有回,回雷声也。”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陶器有云雷纹,似此。
    (70)为尹之字源。为象意字,字象人持杖形。本义是有权利的人。甲骨文为 ,沿用之。《说文》:“尹,治也。”故可释为治理。
    (89)为戎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列阵成队之甲士。甲骨文为 ,有多种变体字。从戈从甲,《说文》:“戎,兵也。”
    (52)为釜之字源。为象形字,字象古陶釜。徐水釜山俗名锅底山,状如倒釜,故名釜山。据考古证明,徐水釜山附近多次发现仰韶时期陶釜,为红陶、褐陶釜。
    (67)为合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两手拍合之形。以示友好相援之意。甲骨文为 ,有多种变体字。林文光:“合,二物相合形。”
    (95)为符之字源。为合体象形表义字,如二竹并立相合也。《说文》:“信也,汉制也。从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声。”
    (97)为兵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人持兵器向前刺杀也。甲骨文为 ,有多种变体字。字象两手持斤(斧钺),本义是双手持兵器。
    (55)为戈之字源。为象形字,字象古人狩猎作战之武器。蚌埠双墩丫为变体字。甲骨文为 ,象戈形,亦为 之变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