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民族学
文史百科
民间说史
历史典籍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清朝
汉朝
刘备
朱元璋
刘邦
乾隆
武则天
佚名
三国
诸葛亮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周长富:徐水釜山岩刻解析(8)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周长富
参加讨论
(64)为吉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象器中瑞玉竖立,吉征也,祥瑞也。甲骨文为
,沿用之。颉为其孽乳,有些地方方言读为颉音。《说文》:“吉,善也。从土从口。”
(65)为同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二口相合,二口相合为同。甲骨文为
,仿沿用之。
(93)为师之字源。为象形转义字,字象弓之形。本义是弓,转义为带弓之兵师。甲骨文为
,取义沿用之。
(104)为河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水在河中流,上有浮载之物。
(47)为水字。甲骨文为 ,有多种变体字,仿沿用之,转释为渎,积水处。
(42)为分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刀把物从中剖开,本义是分。甲骨文为
。《说文》:“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
(87)为争之字源。为象形转义字,字象用刀将物切开争取之形,本义是争。和
如兵乓之结构。已确认甲骨文无此字。
(39)为辕之字源。为独体象物字,字象巾部形。《说文》:“袁,长衣儿。袁字从衣从口,来定作袁。本义是长衣,巾为袁之字源,辕为袁之孽乳。”
(37)为轩之字源。为象形字,字象车之形,车之孽乳为轩。
(30)为作之字源。作古文乍。从林义光《文源》:“乍,即古文作。”《尔雅释言》:“作,造,为也。”乍象契刻竹木的象形,原本专指木作。甲骨文为
,有多种变体字。可释为营造、制作。
(108)为
之字源。为象形转义字,字象虎头形,并有纹饰,读虎音。本义是虎头。甲骨文为
,仿沿之。卜辞以
为虎之全体。虎啸为號,此处释为号字。
(6)为二之字源。(丁山《数名古谊》,于省吾《释一至十之记数字》,詹鄞鑫《华夏考》第41页)其字形为太极图之初写。《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古人认为天地万物无不包含阴阳两个方面,是为道,故亦可解释为道、天道。
(48)为五之字源。(参看上述文章)
(56)为十之字源。(同上)金文作 ,后写作卜,表示数字十。《说文》:“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69)为在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草木从地上初生之形,本义是已存在。甲骨文为
,有多种变体字。诸家解释不同。《说文》:“在,存也,从土才声。”
(45)
(46)
(71)是古人对天象流星的记录,三种流星的图样说明流星的各异。本义是流星,为星之字源。三个连用表示星失其位,天象屡变,天变示警。
(19)为人之字源。为象形字,字象立式之人形,本义是人。甲骨文为
,沿用之。
(72)为土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禾麦长于地上。《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甲骨文为
,有多种变形字。
(28)为花之字源。为象形转义字,字象禾草之上开出花朵,本义是花。花放出光华,为华字。已确认甲骨文无此字。
(80)为宇之字源。为象形字,字象天宇之形,天被支起,本义为天宇。甲骨文为
。《说文》:“宇,屋边也。”《释文》:“宇,屋四垂为宇。”引申为“宇宙”。
(53)为兄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左半门之形,无弟不能立家门,左为长。甲骨文为
,从口从人,为祝之初义。《说文》:“兄,长也。”
(27)为弟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右半门之形。右为幼,二者合而成门户。
(29)为丑之字源。为象形转义字,字象手抓拿之形。《说文》:“丑,纽也。用手之形,时加丑亦举手时也。”甲骨文为
,沿用之。可释为驯字。
(18)为申之字源。为象形转义字,字象猴子之形。《说文》:“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从臼,自持也。吏臣餔时听事,申旦政也。”甲骨文为
,字象闪电,电字初文,本义是电。借义为申。
(44)为播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古播种石器,破土下种之形。《说文》:“种也,一曰布也,从手番声。”
(20)为收之字源。为象形转义字,字象人背负物体回家之形,本义是背驮,转义收回家。甲骨文尚无此字。《说文》:“收,捕也。”
(11)为並之字源。为象形表义字,字象三件工具依次放置地上相并之形,本义是并。《说文》:“并,相从也。从从幵声。”甲骨文为
,字象二人于地上相并之形,本义是并列相从,可释为共字。 (责任编辑:admin)
共10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内史亳丰同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
从考古新发现看辽祖陵龟趺山基址的形制与营造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
专门考古
科技考古
世界考古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专家论文
观点
随笔
收藏鉴赏
考古百科
随便看看
达摩祖师介绍:释迦牟尼和达摩祖师是
无尘道长为什么会自断一臂?无尘道长
方腊起义始末,方腊为什么起义?
辫子军闹剧:辫帅张勋奋起复辟如何走
唐朝疆域(地图)
隋炀帝为何要不惜一切讨伐高句丽?
毁家纾难的意思是什么?毁家纾难拼音
唐代之李珣的词作《巫山一段云·古庙
诗经《大雅·召旻》原文及译文、注释
资质平平的咸丰为何能够做皇帝?得益
历史人物
帝王
后宫
武将
文官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三国人物
水浒传人物
红楼梦人物
封神榜人物
古代美男
古代美女
巾帼英雄
佛教人物
道教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
武侠人物
外国人物
外国领导人
历史学
史家论史
观点
史学评议
国外史学
治学心语
历史考据
历史名人
古今文献
学科简史
学习心得、资料
学科词条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豪门秘史
皇朝秘史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佛教故事
道教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伊斯兰教故事
其它宗教故事
恐怖、悬疑、灵异
史记故事
文化故事
名人故事
幽默笑话
智慧、哲理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其它故事
中国史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专门史
党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中国古代史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世界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中国近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
专门考古
科技考古
世界考古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专家论文
观点
随笔
收藏鉴赏
考古百科
中国现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人物
古希腊神话故事人物
埃及神话故事人物
北欧神话故事人物
其它神话故事人物
民族学
学术文摘
理论政策
经济生态
社会文化
语言文字
民族史学
世界民族
民族地区发展
新疆研究
西藏研究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应用
访谈笔谈座谈
书评文萃
田野研究
世界历史
世界战史
世界文史
世界名著
世界野史
世界名人
欧洲历史
亚洲历史
非洲历史
美洲历史
美国历史
日本历史
英国历史
军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短故事
名人与佛
文史百科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名著
成语典故
中国文化史
科举
古代官职
寓言故事
百家姓
文化名家
周公解梦故事
历史典故
谜语故事
名人名言
野史秘闻
帝王野史
野史趣闻
历史剧
历史解密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民间说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名人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国际
老照片
年代写真
战争记忆
人物旧照
奇闻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