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专门史与整体史 >

道教炼丹术传入印度考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宗教学研究》第20153期 韩吉绍 参加讨论

    A Study on the Transmission of Daoist Alchemy into India
    作者简介:韩吉绍,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印度炼丹术的出现与道教炼丹术的传入有重要关系。第一,中印文献与传说资料表明,道教炼丹术通过药物交流、佛道传播等途径传入印度,佛道传播过程中,印度密教起到枢纽作用。第二,唐译印度密教典籍中保存的资料表明,印度早期炼丹术受到道教炼丹术的影响。第三,藏梵文献所见印度早期炼丹术的一些内容源于道教炼丹文献。
    关键词:道教/炼丹术/印度/密教
    标题注释: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道教炼丹术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10YJC770027)阶段性成果。
    炼丹术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个重要现象,很多地区如中国、印度、阿拉伯、欧洲等均曾出现过,并对相应区域的化学、冶金学、药物学等科学技术领域产生很大影响,其中以中国炼丹术最典型,它包括金丹术和黄白术两个部分,融道教学、化学、药物学、冶金学、矿物学、植物学等多门学问于一体,不仅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还曾向域外传播,对印度、阿拉伯甚至欧洲的炼丹术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关于后一个方面,学术界关注相对较多的是中国与阿拉伯以及欧洲的交流和比较研究,而对与印度的关系讨论则较少①,很多历史细节都不为人知。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印度炼丹术形成前后中国炼丹术传入印度的情况作进一步综合考论,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关于印度炼丹术的起源
    印度早在上古时期就形成内涵丰富的长生不死思想,其早期医学体系进一步发展出专门的长生不老学或长年方(rasāyana),炼金术(包括金银冶炼技术和纯粹的造伪金活动)至迟在公元前后也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但在中古以前,印度长生药的炼制主要使用植物而非金属或矿物,炼金术则在冶金范畴内发展,这两方面的活动虽然蕴含了炼丹术的种子,但显然都不是炼丹术。印度炼丹术的出现以及走向繁荣,也即长生不老学与炼金术的合流,是在密教或怛特罗时期(Tantric period,约8 & 14世纪)得以实现的,密教经典或怛特罗(Tantras)成为印度炼丹知识的宝库,印度著名学者P.C.Ray最先指出印度炼丹术与怛特罗崇拜的密切关系:“印度炼丹术的色彩和风格很大程度上源于怛特罗崇拜……—一种一方面是炼丹过程,另一方面是古怪、隐晦、有时令人厌恶的仪轨的奇怪混合物——一切皆以湿婆及其配偶帕尔瓦蒂的崇拜为中心。”②
    印度炼丹术同样包括金丹和黄白两部分,主要以水银为中心而展开,因此也称为水银之学()。当然它也延续了此前长年方的特点,大量使用各种植物、动物等非金石药物。其炼丹文献以梵语为主,其中最早的一部是题名龙树(Nāgārjuna)的《汞宝的制作》(Rasaratnākara),主要介绍矿物和金属的提纯、净化等炼金术操作,只记载了一种用金、水银、硫黄、硼砂等纯金石药物合成不死药的方法。该书标志着印度炼丹术开始形成,不过其作者和成书年代有争议,或以为在8世纪前,或以为在8世纪。关于印度长年方到炼丹术的转变,我们应特别注意三种唐代史料和一个现象。第一种史料,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卷3“进药方法”介绍印度绝食疗法时顺便提到炼丹术,明确说炼丹服石在当时是神州独有现象,印度诸国皆无:“旧人传云……其有服丹石及长病并腹块之类,或可依斯。恐有丹石之人,忍饥非所宜也。又飞丹则诸国皆无,服石神州独有。然而水精白石有出火者,若服之则身体爆裂。时人不别,枉死者无穷。由此言之,深须体识。”③义净在公元673年到达印度,685年踏足东归,游学五印度十余载,熟谙当时印度社会及文化。他的记载表明,7世纪后期印度仍然没有形成真正的炼丹术。第二种史料,贞观二十二年(648),印度长年方士那罗迩娑婆寐为唐太宗炼制长年药,唐史反复强调他使用“灵草秘石”、“怪药异石”,表明当时印度长年方已多用石药。第三种史料,《金石簿五九数诀》记载了一个印度僧人支法林辨识硝石的故事:“近唐麟德年甲子岁(664),有中人婆罗门支法林负梵甲来此翻译,请往五台山巡礼。行至汾州灵石县,问云:此大有硝石,何不采用。当时有赵如珪、杜法亮等一十二人随梵僧共采试用,全不堪,不如乌长者。又行至泽州,见山茂秀,又云:此亦有硝石,岂能还不堪用?故将汉僧灵悟共采之。得而烧之,紫烟烽烟,曰:此之灵药,能变五金,众石得之,尽变成水。校量与乌长,今方知泽州者堪用。金频试炼,实表其灵。若比乌长国,乃泽州者稍软。”④这位支法林可能即师子国长年方士释迦弥多罗,他通晓硝石性能,但又仅言炼金,同样反映了当时印度长年方多用石药而又不具备丹药功能的特点。一个现象,即在印度炼丹术形成以前,印度佛教与炼金术已有密切联系,但是炼金术和长生术并未在佛教中发生融合。例如龙树的传说尽管广为流传,但他精通药术和炼金术的故事未发生重叠。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10“憍萨罗国”中记述了龙树(书中译作龙猛)的三个神异故事,其中第二个提到龙树精通药术,服饵致长生,并以药术度化引正王:“龙猛菩萨善闲药术,餐饵养生,寿年数百,志貌不衰。引正王既得妙药,亦寿数百。”第三个说龙树精通炼金术:“龙猛菩萨以神妙药,滴诸大石,并变为金。”⑤以上论据也是《汞宝的制作》成书时间的重要参考依据。《汞宝的制作》记载有丹药的制作方法,但又以炼金术内容为主,反映的正是印度炼丹术形成之初的特点。
    印度早期的长生术和炼金术的确为炼丹术的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从最初的不死药苏摩汁、《阿闼婆吠陀》中确保长寿与健康的咒术赞歌,到阿输吠陀长年方,再到密教时期的炼丹术,尽管长生术的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某些传统一直贯穿始终(比如一些印度本土宗教内容、对植物药的重视等),密教思想更直接推动了炼丹术的发展。然而,对于印度炼丹术出现的直接根源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一些西方学者主张阿拉伯人将炼丹术传入印度,他们尤其强调,水银在印度炼丹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相关文献较晚才出现。⑥截然相反的意见则认为,炼丹术的起源和发展是印度文化按照自身逻辑发展的结果,从早期长生术和炼金术到后期炼丹术,二者之间没有断裂带,印度炼丹术完全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并非来自外来文化的影响。⑦尤其是当一些印度早期佛典中发现有炼金术的记载时,这些技术和思想被认为是印度早期长生术和炼金术与后期炼丹术之间的过渡环节,似乎明显增强了第二种意见的可信性。这些佛教记载均来自汉译佛典,为了更恰当地理解其含义,我们有必要再次讨论,并补充一些新的材料。
    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Arthur Waley)最先注意到这些佛教记载,他从四部汉译佛经中找到7条记录。⑧根据其论文笔者现将这些记载的原始出处及原文查出,列之如下:
    1.《华严经》,唐·实叉难陀于695-699年译出
    如有药汁名诃宅迦,人或得之,以其一两变千两铜,悉成真金,非千两铜能变此药。(卷78)⑨
    2.《大智度论》,后秦·鸠摩罗什于402-405年译出
    (1)药草咒术,能令铜变为金。(卷16)
    (2)譬如工巧之人,以药力故,能令银变为金,金变为银。(卷18)
    (3)譬如神通人,能变瓦石皆使为金。(卷32)
    (4)譬如石汁一斤,能变千斤铜为金。(卷47)⑩
    3.世亲《摄大乘论释》,唐·玄奘约于650年译出
    如欲令土成金等宝随意成故。(卷7)(11)
    4.《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唐·玄奘于656 & 659年译出
    且外事者如遮诺迦与臣怀月,十二年中学造金法。初成一粒如穬麦量,便师子吼:“我等今者能造金山。”(卷80)(12)
    以上四部汉译佛典的原梵文本的具体编撰时间不确定,但基本都远早于唐。韦利误以为《华严经》实叉难陀译本中的记载不见于东晋佛陀跋陀罗译本(418 & 421年译出),从而认为这部分内容应当晚于晋。实际上佛陀跋陀罗译本卷59有类似记载:“譬如一两阿罗娑药,变千两铜以为真金,于彼药分无所损减。”(13)唐般若译本(759 & 798年间译出)卷36亦云:“如有药汁名诃樀迦,人或得之,以其一两变千两铜,悉成真金,非千两铜能变此药。”(14)唐澄观述《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甚至将《华严经》提到的这种药汁与道教的九转还丹相比,是书卷89云:“药汁名诃宅迦,此云金色水,甚于九转还丹之力也。”(15)实际上,一些较早的佛经中出现与炼金术有关的内容并不罕见,还有其他例证。如《大智度论》卷16云:“……便入大海,求诸异宝;登山履危,以求妙药;入深石窟,求诸异物、石汁、珍宝,以给众生。……药草、咒术,令铜变为金,如是种种变化,致诸财物,及四方无主物,以给众生……”卷28云:“石汁作金,金败为铜,或还为石。”又云:“令金作瓦砾,瓦砾作金,如是诸物,各能令化。”(16)
    以上记载似乎表明,印度炼丹术的雏形在密教时代来临之前已经形成,尤其是它与佛教似乎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据此认为,印度人相信金属可以嬗变,正如相信人的生命可以无限延长一样,在阿拉伯炼丹家的影响到来之前就已经存在。龙树的著作已经清楚地表明,嬗变既可以通过药物也可以通过瑜伽来实现,炼丹术业已取代那些神秘技术,因此印度炼丹术源于阿拉伯文化的观点无法令人信服,水银即使确实是阿拉伯炼丹家介绍到印度的,它也不是印度炼丹术的根源。(1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