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专门史与整体史 >

道教炼丹术传入印度考论(7)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宗教学研究》第20153期 韩吉绍 参加讨论

    四、藏梵文献所见印度炼丹术的中国来源
    当然,鉴于汉译佛经文本的复杂性,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的炼丹术内容是否完全来源于原印度文献,不过藏文文献一定程度上为汉译佛经记载的可信性提供了旁证。密教传入西藏后,大量梵文经典被翻译为藏文,故藏文大藏经中保存有一些与炼丹术有关的内容。张晟曾对藏文佛经中的炼丹术资料做过整理和研究,他发现藏文大藏经《丹珠尔》工巧明部有一篇古印度学者跋里巴(Bha li pa)原作,由藏族学者邬坚巴·仁钦贝(u rgyn pa rin chen dpal)译为藏文并验证过的关于“去水银毒之法”的文章《水银成就论》(藏文转写为Dngul chu grub pavi bstan bcos zhes bya ba),其去水银毒法操作如下:
    将水银和酸性物质放入陶制容器中,再反扣一陶制容器为上盖,外部涂泥密封,封泥外用布缠裹,稍用水打湿,下面用火加热,上部容器内壁就有水银凝结,注意收集上部凝结之水银,下部容器中余下的水银会变干。
    张晟指出,酸性物质藏族医学中一般指酸酒、矾、醋柳等。(50)邬坚巴·仁钦贝(1230-1309)为藏传佛教僧人,主要活动于元代前期,曾应忽必烈之诏至大都为之授时轮曼陀罗灌顶,由此可以判断跋里巴的原作最晚也应在元代以前。
    《水银成就论》所述操作是将水银升炼制成氧化汞以“去”其毒,这种思想和方法与唐初炼丹著作《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的记载完全一致。例如该书卷3云,“五金三汞九铅八石皆有毒”,又引早期炼丹家狐刚子的话说,“五金尽火毒,若不调炼其毒作粉,假令变化得成神丹大药,其毒未尽去者,久事服饵,少违诫禁,即返杀人”(51)。其卷11专论水银长生及调炼去毒之术,去毒的要旨便是狐刚子强调的“调炼其毒作粉”,具体方法有很多种,醋是必需之物,然后加入一些其它药物,其中有两种方法只用醋和水银一起加热,汞凝干后即堪用,其操作为:
    又方云:以[汞]铁器中,以上醋,微火煮之,数添勿令竭,三十六日不凝,更煮满百日已来凝下之。又方云:取上汞纳铁器中,以淳苦酒泊汞上,微火煮之,其苦酒消更添之,恒令不竭,三十六日以汞凝干可用,不尔徒自苦也。(52)
    很明显,与上述思路相近,《水银成就论》将水银和酸性物质一起加热制取氧化汞,从而去水银之毒,至于它使用的器具以及操作方法,则与《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1非常相似。《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1主要内容为汉代《黄帝九鼎神丹经》,其九种神丹的炼制均用一对土釜,一个作反应器,一个扣在上面作盖,缝隙处用封泥密封,其中第四神丹还特别提到用湿布加在釜上防止药飞,“常以湿布加釜上,令药不飞。视布干,取复濡湿之。凡八十一日止,寒之一日发之,药皆飞著上釜……以鸡羽扫取之”(53)。此操作中湿布除防止药飞外,还起到降温作用,有助于氧化汞的凝结。《水银成就论》用两个陶制容器、外部涂泥密封与九鼎丹的制法完全相同,而封泥外用湿布缠裹显然也是为了防止药飞,同时也可起到冷凝作用。
    张晟等还提到西藏著名药物学家帝玛·丹增彭措(生于1672年)在《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中记载了15种伏水银的方法,其中邬坚巴·仁钦贝的伏玄珠法帝玛·丹增彭措说来自印度学者跋里巴,张晟猜测此人与上文所言《水银成就论》的作者为同一人。在进一步将邬坚巴的方法与《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中所载狐刚子等方法比较后,张晟等发现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狐刚子与邬坚巴的伏玄珠法都是用煮伏之法,狐刚子是以凝白为制伏的限度,而邬坚巴是以白如月色,能竖立小木棍为度,也是凝白之意;(2)邬坚巴伏玄珠法所用原料多数都见于狐刚子方法中;(3)狐刚子与邬坚巴对某些伏玄珠所用原料和术语的称谓出奇的相似。根据以上几点张晟等认为,不能将它们解释为水银自身的性质使各地炼丹家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原料、去毒方法和术语,这很可能是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反映,邬坚巴的伏玄珠法是由内地传到古印度,再由古印度传入西藏。(5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