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在为数不多的关于该问题具有针对性或重点论述的专题研究中,比较直接而集中地梳理和阐释中缅边界谈判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之解决方式及其影响的文献包括:王士录:《“〈中缅边界条约〉模式”对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影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3年12月第3~4期合刊,第37~48页;赵磊:《中印、中缅边界问题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2期,第72~78页;刘金洁:《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及其解决》,《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87~98页;朱昭华:《“麦克马洪线”问题的争论及其解决》,《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第61~65页。此外,相关文献重点都是对于“麦克马洪线”问题的肇端、历史演变及其性质的分析,如刘耿生:《“麦克马洪线”与档案版本阴谋》,《北京档案》,2002年第5期,第36~38页;吕昭义、李志农:《麦克马洪线的由来及其实质》,《世界历史》,2005年第2期,第39~51页;康民军:《地理原则能论证“麦克马洪线”的有效性吗?——评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度政府对“麦克马洪线”的一个观点》,《南亚研究》,2009年第3期,第55~67页、第130页。 ②关于中缅边界谈判的基本历史情况,参见齐鹏飞:《中缅边界谈判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1期,第55~65页。 ③尹明德:《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及善后意见》,(1931年),见马玉华主编:《中国边疆研究文库·西南边疆卷四(云南勘界筹边记(五种)、非常时期之云南边疆、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388页。 ④《缅甸总理吴努报告中缅边界谈判经过》(1960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105-01428-03。 ⑤《内务部方域司傅司长角今分析中缅未定界线并指出解决悬案之途径》,载《中央日报》,1947年11月25日。 ⑥张印堂:《缅甸独立与中缅未定界问题》,载《中央日报》,1947年11月25日。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缅甸边界历史简况》(1954年11月1日—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204-00496-02。 ⑧周恩来:《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1957年7月9日),《周恩来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30~238页。 ⑨金宗英:《麦克马洪线与中缅北段边界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88年12月第3辑,第48~70页。 ⑩《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93页。 (11)如刘金洁:《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及其解决》,《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87~98页。 (12)杨公素:《沧桑九十年——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261页。 (13)《周恩来会见吴努谈话记录》(1956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44页。 (14)杨公素:《沧桑九十年——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第261页。 (15)Office of the Geographer, Dept of State, United States, "Burma-China Boundary," In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No. 42, Novermber 30, 1964, p.7. (16)《缅甸总理吴努报告中缅边界谈判经过》(1960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105-01428-03。 (17)《吴巴瑞致周恩来的信》(1957年2月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第356页。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第348~352页。 (19)周恩来:《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1957年7月9日),《周恩来外交文选》,第234页。 (20)《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63~64页。 (21)《周恩来致吴努的信》(1957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第357~358页。 (22)《周恩来会见吴敏登谈话记录》(1957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上),第359~360页。 (23)《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第8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