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口关系辨析(9)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集刊》2014年11月第 李沛霖 参加讨论

    
    
     
    仅1935年11月间,全市即有1.6万余人出入电影院、话剧院等商业场所。①易言之,这些人流乘公共交通前往,否则无法吸引大量市民。如江南即在各大影院、戏院散场时,将车停在附近运送大批乘客。时人称“江南汽车公司热诚为社会服务以来,交通称便,整个京市因以繁荣活跃不少”。②推其总因,商业繁盛致使南京人口频密流动,亟须公共交通予以承负;而公共交通迅速快捷且载客众多,又使城市商业繁盛与人口流动再度持续。概言之,南京市1931年度共移入336047人,移出259327人;③1936年度共移入568122人,移出574656人,④流动量均超人口总数的1/2强。这种大幅的人口流动,如果没有大众化的公共交通予以承载,显然无法实现。
    作为城市化进程重要动因的公共交通,不仅是保证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动脉,更与城市人口的演变紧密相关。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至战前“十年以来,市廛繁盛、人口增加”,⑤全市“人口呈剧增态势、户口骤增”,由1929年的102122户,增至1930年的112799户、1933年的141317户、1936年的181476户。⑥其时身为南京城市沟通核心系统的公共交通业,不仅适应了人口增长的需求,缓解了人口递增的压力,而且为城市人口空间的拓展和人口密度的均衡化做出了贡献,进而有助于职业人口的规律性出行和商业区域的频密交流,使城市活力持续显现。民国时期南京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口的共契共通,不仅为近现代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而且裨益于城市化进程的赓续,使南京成为近现代中国城市嬗变之显例。
    ————————————
    ①南京市社会局:《南京社会·调查统计资料专刊》,第90页。
    ②《更正新闻卷》,1936年,江南汽车公司档案,1040-1-180,南京市档案馆藏。
    ③南京市社会局:《南京社会特刊》第三册,第212页。
    ④南京市政府秘书处统计室:《市政府行政统计报告(民国二十四年度)》,第25页。
    ⑤吴琢之:《都市合理化的交通工具》,中国军事交通学会:《交通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第47页。
    ⑥南京市户口统计专门委员会办事处:《民国二十五年度南京市户口统计报告》,1936年版,第1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