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晚清金融思想的现代化转型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财经研究》2014年第11期 程霖 岳翔宇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以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基础引进了大量外来先进思想,并通过对其学习、选择与变通来实现传统金融思想的现代化转型。这不仅为后来中国金融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人才和经验,也推动了本土新式金融事业和制度建设的发展。文章在考察了晚清金融思想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目标、原因、模式、过程和特点后认为,经济发展需求是晚清金融思想转型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因,西方金融思想的传播从外部提供了激励和参照,而开放的环境则是这一转型的前提条件,这也构成了晚清金融思想转型的模式。传统金融思想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若干经验教训即便在当代中国也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传播;晚晴;金融思想;金融制度;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52(2014)06-0060-12 
     
    古代中国曾在金融思想领域取得过光辉的成就,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但因受所依托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的限制,也存在着分析视角、范式、方法及问题聚焦等多方面的局限。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加速融入资本主义全球市场,经济形态的内在变革对新式金融及其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推动了晚清金融思想的现代化转型。在此过程中,西方金融思想(包括金融理论与制度知识)的传播也从外部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激励和参照。这一影响深远的转型不仅是中国传统金融思想现代化的肇始,还对本土新式金融事业和制度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其过程也存在一些方法与效果上的局限。深入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助于深刻揭示晚清乃至整个近代中国金融思想的演变规律和特点,还有助于在新时期更科学地引进和借鉴西方金融理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然而,以往的近代经济史学研究对这一主题却缺乏系统梳理。晚清金融思想史的研究或偏重于介绍晚清金融思想的具体内容,未能深刻揭示这种思想转型与各种内外因素之间的关系(程霖,1998;叶世昌,2003;杨锦銮,2006);或偏重于厘清西方金融学说传播并发挥影响的过程,而不是以考察本土思想的转变为核心(程霖,2005;翟海涛和何英,2008)。有关晚清经济和金融史的研究则甚少涉及理论和思想层面(杜恂诚,1991,孙建华,2008;燕红忠,2012),或至少未曾关注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的金融思想现代化进程(林满红,2011)。这就为本文的讨论留下了置喙的余地。本文以晚清金融思想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为考察对象,并将其置于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之下,深入挖掘其发生过程中各种内外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合力作用,系统考察和深入分析了这一转型的目标、原因、模式、过程和特点。笔者认为,开放的环境是思想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晚清金融思想的现代化转型就是在开放经济和文化交流环境中由内在经济发展需求和外来金融思想激励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和结构复杂的大国,因此金融思想的转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因循”与“变通”兼顾的渐进过程,其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国人态度的转变,而且金融思想的转型和落实需要各领域全面改革的配合,因此中央政府的认识转变和政策推动也至关重要。这也是晚晴金融思想转型带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简介】程霖,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岳翔宇,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