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晚清金融思想的现代化转型(9)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财经研究》2014年第11期 程霖 岳翔宇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第35—60页;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90页;Tullock G: Paper Money—A Cycle in Cathay,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57, 9(3): 393—407。 
    ②胡寄窗:《政治经济学前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76—577;启良:《古代中西方抑商问题的比较研究》,《世界历史》,1988年第3期,第12—22页;唐任伍:《中外经济思想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3—174页;马涛:《大分流:18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道路的反思》,《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1—8页。 
    ③参见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77—290页;陈炽:《续富国策》,载于赵树贵、曾丽雅编:《陈炽集》,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88—189页。 
    ④整理自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和大成老旧刊数据库,1870年以前国内并无金融相关报刊文章。 
    ⑤例如,1904年4月5日某佚名学者在《大陆》上发表的《银行纸币》一文,就以古典货币理论为基本框架分析了兑换券的作用、特点及其益处,并结合欧美的数据实例加以说明。 
    ⑥详细讨论见戴金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发展思想》,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8—179页;张亚光:《中国近代金融学教育考探》,《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72—78页。 
      ⑦主要根据杜恂诚(1991)和孙建华(2008)的研究整理,不含官钱局和保险互助会。 
    ⑧详见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53页;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6—57页;盛宣怀:《愚斋存稿初刊》卷一,武进思补楼1939年刻本,第14—17页;郑观应:《盛世危言》,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60—270页;陈炽:《续富国策》,载于赵树贵、曾丽雅编:《陈炽集》,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62—268页。 
    ⑨张之洞:《劝学篇·外篇》,菁华报馆本1898年版,(外篇)第1页。 
    ⑩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9,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金陵刻本,第44—50页。 
    (11)如1876年唐廷枢提议建立一家服务于国际航贸的中资银行,1886-1887年李鸿章在马建忠的极力鼓动下提出建立“华美银行”等。详细讨论参见程霖(1999,2005)。 
    (12)例如本时期的废除科举与官派留日,参见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29—36页;林子勋:《中国留学教育史》,(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版,第121页。 
    (13)容闳于1896年首次将外国银行法规(美国1857年《国家银行法》)译成中文并拟成《请创办银行章程》呼吁创设国家银行,见宜今室主人辑:《皇朝经济文新编·商政》卷四,宜今室1902年刻本,第25—28页。 
    (14)狄考文:《拟请京师创设总学堂议》,《万国公报》,1897年第5期,第7—13页。 
    (15)文化变迁理论中常见的个体反应除了同化、分化和整合外还有一种边缘化(marginalization),即将两种文化都抛弃的逃避主义态度(参见Berry J W: Acculturation: Living successfully in two cul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5, 29(6):697—712.)但这种态度在晚清不具普遍性。 
    (16)严复:《原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55页。 
    【参考文献】 
    [1]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曹南屏.清末科举改制后的科举考试与新学传播[J].学术月刊,2013,(7):146—157. 
    [3]程霖.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建设思想研究(1859-1949)[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程霖.西方银行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影响[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4):50—57. 
    [5]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6]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7]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8]蒋自强,张旭昆,袁亚春,等.经济思想通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9]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10]孙建华.近代中国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1840-1945[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1]谈敏.回溯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前史[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12]谈敏.中国经济学图书目录1900-1949[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13]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 
    [14]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5]王扬宗.江南制造局翻译书目新考[J].中国科技史料,1995,(2):3—18. 
    [16]燕红忠.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7]杨锦銮.近代中国保险思想启蒙述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6,(10):78—81. 
    [18]叶世昌.中国货币理论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19]叶坦.“中国经济学”寻根[J].中国社会科学,1998,(4):59—71. 
    [20]尹保云.对西欧现代化的“内源性”的反思[J].史学月刊,2006,(7):58—65. 
    [21]翟海涛,何英.西方保险思想之“东渐”与中国民族保险业之创生[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2):33—36. 
    [22]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冲突[J].中国社会科学,1986,(3):37—51. 
    [23]张晓.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明末至1919[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4]Martin W A P. The Chinese, their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letters[M].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88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