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放的环境是晚清金融思想转型的前提条件 如前所述,晚清金融思想的现代化转型是由内在经济发展需求和外来金融思想激励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种情况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下才有可能发生。因此,可以说,鸦片战争后开放的环境是晚清金融思想现代化转型的前提条件。首先,开放的环境使中西方的军事和经济接触成为可能,由此而来的冲击是传统金融思想转型的起点;其次,开放的环境使中外文化交流更加便利,也为西方金融学说和制度知识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进而为晚清金融思想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外部激励和参照;最后,从长期看,被迫开放后的中国外贸依存度逐步提高,政治、经济结构开始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改变了传统金融思想所依赖的禀赋环境,也改变了经济发展对金融及金融思想的要求。 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金融思想之所以长期裹足不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中,缺乏可以进行经济、金融与文化领域的交流和竞争的国际环境。对此,张之洞(1898)已有所认识,他指出,中西差距不是源自“西人智而华人愚”,而是因为一方面竞争性的国际环境导致欧洲各国在“群虎相伺”的环境中必须竭力追求“富强之政”和“格物利民之技能”,乃至“日出新法,互相仿效,争胜争长”;另一方面则是欧洲各国“壤地相接”、文化交流方便推动进步,正所谓“家处通衢,不问而多知”,中国在大统一后长期“独处于东方”,邻国又普遍“治术、学术无有胜于中国”,因此,即便“守其旧学不逾范围”也可“治安而无患”,以至于“今日五洲大通,于是相形而见绌矣”。⑨ 事实上,现代化进程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自生自发和单独进行的,而往往是一个世界范围文化的集合、文明对话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和世界性特点,西欧也不例外。汤因比(1966)和布罗代尔(2002)都曾指出,西欧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伊斯兰文明和亚洲的文化、技术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不可或缺。尹保云(2006)进一步总结指出,现代社会是在西欧这一地区而非其传统社会母体中孕育出的,西欧所经历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聚集和融合现代性因素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说,封闭与开放的不同抉择曾是造成中西方金融思想分流的重要缘由之一,鸦片战争前的封闭状态造成了中国传统金融思想的长期停滞不前,鸦片战争后的环境开放则为晚清金融思想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前提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