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国史 >

新世纪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回顾与思考(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 武力 李扬 参加讨论

    4.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十五”计划开局之时,中国已经确立起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的经济体制;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又根据WTO的原则和所作出的承诺,对国内相关的经济法律和规章进行了重大调整,建立起了符合WTO规则的法律体系。这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铺平了道路,开启了近十年来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拉动的高速增长。从“十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至2008年),全球化加速阶段。对外开放战略和加入WTO为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供了用武之地,这一时期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具有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速保持在20%以上,贸易顺差在2005年至2007年之间急剧增长,外汇储备在2008年逼近2万亿美元。这一时期,净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二阶段(2009年至2013年),全球化遇挫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长期萧条,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贸易摩擦加剧,加之近十年的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使得中国的比较优势不再明显,出口呈现低迷状态。货物贸易顺差下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正转负(仅2012年和2014年均为1.3%),“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已经不再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过这一时期的外汇储备仍在继续增加,并在2013年达到38213亿美元,这使得一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获得比较优势,并且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中国的企业开始向海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从2009年的433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902亿美元,直接投资的形式多以海外并购为主。
    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全球化新阶段。一方面,受制于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劳动力比较优势不再、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等因素,贸易增速进一步下滑,外商直接投资也基本上不再增加,中国以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全球化进程基本结束。另一方面,中国开始了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全球化新阶段:2013年下半年中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4月,中国提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达到了57个,包括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同时,上海、广东、福建、天津四个自贸区的建立也在国内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国在“十二五”规划收官之际开始进入以资本和产能输出为重要动力的新阶段。
    5.教育科技快速发展,人力资本大规模提升。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在三个五年计划(规划)期间,中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事业的投资,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上了一个大台阶,大大提升了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000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由2000年的2562.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4488.2亿元,年支出增长了8.6倍,超过了同期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57%达到4.16%,首次突破4%,实现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到20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如果加上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还要高,从2000年以来中国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增速即可得到证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