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科学史学”与现代中国史学专业精神之形塑(1917-1948)(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林》2014年3期第167~ 胡成 参加讨论

    一、后来居上及与自然科学同列之诉求 
    一般认为,史学专业化的肇始,可追溯到1917年夏,即北京大学史学门从文学门的附属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可归结到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治学理念。⑩不过,就该学门教授构成来看,成员除部分来自前国史编纂处的编纂员之外,其余是文学门中那些不慊于陈独秀、胡适等鼓吹新文学者,在治学取向上没有几位钟情于“科学史学”。1917年2月,北大最引人注目的学术发展是刚被任命为北大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吹响了文学革命与白话运动的号角。当年下半年,胡适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担任“西洋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的讲席,并于1919年春出版《中国哲学史》上卷。一场学术思想方法的革命正不断发酵。然而,在这一波现代学术发展进程中,史学门没有多少亮丽表现,处在学术中心的是现代文学。这就能让人理解曾作为文学门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的朱希祖,在被划归史学门之后,何以有那么多的不情愿。因为他正热衷于新文学研究,“曾著《文学论》及《白话文之价值》等文,从事鼓吹,不愿改入史学门。”(11)实际上,不愿来史学门的,并非朱希祖一人。按照沈兼士多年后的回忆,此时北大新文学运动,人所共晓,至于史学的革新,却为一般人所忽视。“初设史学系,大家都不重视。凡学生考不上国文学系的才入史学系。”(12) 
    与风光旖旎的文学革命相比,显示史学后来居上的,是顾颉刚于1923年在《努力》周报所附月刊《读书杂志》上发表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他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之说,引发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古史讨论。当然,在此之前的1920年,朱希祖被蔡元培力推为史学门主任,矢志于“将文学的史学,改为科学的史学”。为提升史学门的专业地位,他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先把社会科学学习,做一种基础”。(13)不过,这只是从教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其时史学专业地位之低,症结在于没有多少能被视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朱希祖承认:“然课程虽改,而无科学的历史家为之教授,则甚引遗憾。”(14)同样,1923年2月13日,顾颉刚日记中也认为“以此科学术不备,实无可教学也”。(15)职是之故,当顾颉刚等人的《古史辨》出版之后,傅斯年说:三百年中所谓汉学之一路,实在含括两种学问:一是语文学,二是史学文籍考订学。拿这两样比着看量,以前是语文学的成绩较多。恐怕是从事这类的第一流才力多些。“这一派比较发达上差少的史学考订学,一遇到顾颉刚手里,便登时现出超过语文学已有的成绩之形势”,(16)或可表明这可能还是知识界的一个普遍看法,即1926年6月,顾颉刚收到厦门大学请其担任研究所导师和国学系教授的聘书,然当他于8月25日抵达时,却被通知改聘为史学研究教授。顾颉刚骇问其故,得知自《古史辨》出版后,“学术地位突高,故称谓亦改变”。(1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