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科学史学”与现代中国史学专业精神之形塑(1917-1948)(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林》2014年3期第167~ 胡成 参加讨论

    此外,起初是自费创办、后期得到资助或补贴的专业学术杂志,还有朱谦之等人于1932年秋季在广州中山大学创办的《现代史学》月刊,以及顾颉刚等人于1934年3月在北平燕京大学创办的《禹贡半月刊》(以下简称《禹贡》。前者认为,作为史学中心的北平老到好比一座“死城”,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文化则最富有活力,故注意历史的现代性、现代治史方法的应用和唯物史观。1933年5月,该刊推出以中山大学师生为基本作者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专号》,声称将被视为未来中国史学史新旧分期的界线。因为他们认为:历史学家们始终跳不出考古学、考据学底的圈子,把历史看为“破罐子”,大做特做其补“边”,修“底”,添“把”,增“嘴”一类的工作而无已时,“现在‘古墓底门’终算被我们这一班急进的先锋门一脚踢破了,此后他们若再不睁睁眼看世界,恐怕连‘金字塔’里都不能容他们久居呵!”(38)后者,则是顾颉刚在北大、燕大、辅仁大学讲授的中国地理沿革史的基础上,以这些学生为基本作者,试图推进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在顾颉刚撰写的《创刊词》中,也多少流露出对作为主流史学的史语所治学取向的不满,说:“研究地理沿革在前清曾经盛行一时。可是最近十数年来此风衰落已到了极点。各种文史学报找不到这一类的论文,大学历史系也找不到这一类的课程,而一般学历史的人,往往不知《禹贡》九州上,汉十三部为何物,唐十道,宋十五路又是什么。这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极端耻辱!在这种现象之下,我们还配讲什么文化史、宗教史、又配讲什么经济史、社会史、更配讲什么叫唯心史观,唯物史观!”(39) 
    不同学派的形成,以及不同治学取向的学术期刊之间的竞争,有力拓展了其时史学研究的领域。这就有点像1929年,当费弗尔和布洛赫创办《社会经济史年鉴》(Annales d'histoire économiqueet sociale,以下简称《年鉴》)时,居于法国史坛主流的专业历史期刊,是1876年创刊的《历史评论》(Revue Historique)和1900年创刊的《综合史学评论》(Revue de synthèse)。同当时占据中国史学主流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一样,这两份期刊深受兰克的影响,主张史料即是史学,并以政治、军事和外交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所产生的严重社会与经济等问题,他们即使不是完全忽视,也是将之置于次要地位。《年鉴》的编辑和发行,在法国学术边缘的斯特拉斯堡,而非学术中心的巴黎,最终却成为一个时代法国史学的世界性象征。用一位英语世界的研究者的话说,与主流学术的辩论和争斗(debates et combats),是其发展过程中一个“金色传奇”(golden legend)。(40)同样,作为当时非主流学术期刊的《禹贡》、《食货》、《现代史学》,由主办者个人出资创办。这些刊物在编辑方针上,不同于主要刊载文献整理、史籍考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选题相对丰富、包容,也更具探索性和扩展性。1936年4月,在《禹贡》出版三周年之际,顾颉刚写道:“我们这个团体虽今只有短短的历史,然而各方面的人才已渐渐合拢起来了:起先只是数十个大学师生在图书馆里专研旧籍,现在呢,许多专家带了他们的实际调查到我们这里来了。”(41)至于《食货》,到1937年7月停刊时已出版了61期,刊登了300余篇大小论文,内容包括外国社会经济史理论和具体有关社会身份、人口、家族、土地制度和田赋租税等方面的研究。虽则,对于陶希圣,心高气傲的傅斯年没有多少褒词,但对于《食货》的停刊,嗟叹道:“希圣前办《食货》,收罗北平各大学毕业生不少,北大尤多,如鞠清远(师大,山东)、傅安华(北大,河北)皆良士也。此时散伙,颇有可惜之处(此两人外,尚有多人不错者),此实社会上一种损失。”(4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