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编纂成员对比与互视(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法国研究 林硕 参加讨论

    一、四库全书派与百科全书派编纂成员对比
    1、两派编纂成员所隶属的社会阶层对比
    《百科全书》的编纂成员构成较为复杂,涵盖公卿、贵族、官吏、学者、教士和平民等,分布在社会的多个阶层。按照撰稿人与统治阶层之间的亲密程度,笔者将之归为三派:显贵派、士绅派与平民派(见表1)。显贵派本身就属于统治阶层的一部分,代表人物是历仕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两朝要职的杜尔哥(Anne-Robert-Jacques Turgot,1721-1781)、孟德斯鸠男爵和霍尔巴赫男爵(Heinrich Diefrich,1723-1789),大部分是开明官吏和穿袍贵族⑧。士绅派则包括法兰西学院院士和各类社会名流,他们与统治阶层关系较为密切,例如:大文豪伏尔泰、路易十四的御医弗朗索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以及法兰西科学院秘书孔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1743-1794)。而生活较为拮据者则是平民派。相对于士绅派,平民派与上层统治者过从较少,以狄德罗与卢梭为代表。
    身份的差异决定每位编纂成员的著述环境和写作风格不尽相同。如前所述,他们之间存在种种分歧,看待事物的观点亦不尽相同,却有一点共性:他们的思想都是领先于时代的新观点。伏尔泰就曾这样形容杜尔哥:“我不知道杜尔哥到底想干什么,但那一定是某些新的和不同的事情”。⑨同时,编纂成员之间迥异的生活境遇也为《百科全书》编纂道路上的聚散分合埋下了伏笔,以卢梭为例。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原本作为《百科全书》重要撰稿人的卢梭开始与昔日同伴渐行渐远。1756年,卢梭与伏尔泰因“里斯本天灾”⑩展开论战。次年,卢梭认为狄德罗在剧作《私生子》中影射自己,徒生嫌隙。当然,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1758年,卢梭与副主编达朗贝尔因《百科全书》第7卷中“日内瓦”条目交恶,一怒之下写就了传世名篇《致达朗贝尔的信》。他写道:“但愿人们不知道我同《百科全书》的编辑们有某些联系,不知道我曾为百科全书写过某些词条”(11),表达出与百科全书派割袍断义的态度。而达朗贝尔则用《致日内瓦公民让-雅克·卢梭》予以回击。由是可知,《百科全书》代表着不同等级的思想,是各阶层利益的杂糅(见表2)。来自不同阶层的撰稿人共同参与编纂工作,使这部旷世经典成为十八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思想的集合。
    
    
    四库全书派有360余人(13),与百科全书撰稿人的阶层构成不同,其编纂成员都来自官僚集团。尽管乾隆帝曾下旨征召并无官职的邵晋涵(1743-1796)、余集(1738-1823)、戴震(1724-1777)等“五征君”参与编纂,但旋即下旨:如五人在任上勤勉著述,进士出身者,准其与壬辰科庶吉士一体散馆;举人则准其与下科新进士一体殿试。此举无异于将他们纳入官僚序列,使之拥有了与纪昀等官员一致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基础。由是,无论永瑢(1743-1792)、纪昀,还是“五征君”,无一例外地汇聚在皇权的大纛之下编纂文献。因而,《四库全书》的编纂者来自同一阵营一一拥护君主统治的官僚阶层。这种同一性的成员构成,使他们身上不具备百科全书派编纂集体所体现出的反抗性与两面性。那么,在对两派编纂成员构成进行比较之后,让我们分析一下各派的主导力量来自何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