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亦学亦政:民国时期关于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论争(9)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 阎书钦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①本文主要讨论民国时期政治学研究范式问题。所谓范式(Paradigm),指某门学科的研究模式及根本问题,大致包括该学科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或领域、研究方法等问题。具体就政治学而言,所谓研究范式主要指政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或领域、研究方法等研究模式,以及政治与国家概念、作为国家研究核心论题的主权等政治学根本问题,有别于国家立法、政治制度、行政运作、国际法与国际关系、政治思想等政治学专题或专门研究。民国时期关于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论述主要体现于当时各种政治学概论论著中。对于民国时期关于政治学研究范式论述的系统梳理,目前学界相关研究较为薄弱。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当属孙宏云《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发展(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尤其此书第八章《现代政治学谱系中的清华政治学》对民国时期欧美派学者和马克思主义派学者关于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讨论作了一定程度的梳理。但由于其分析以清华政治学者为中心,因而研究视野较窄,未对民国时期大量政治学论著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尤其忽略了国民党派学者相关论著。而且,孙宏云未关注到美国实用主义理论对欧美派和国民党派政治理论的巨大影响。王冠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科初建探析》(载《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3期)试图梳理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科构建问题,但此文仅对恽代英《政治学概论》、邓初民《政治科学大纲》、秦明《政治学概论》、高振清《新政治学大纲》、傅宇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教程》内容作了简要摘编与归纳,不仅对同时期诸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论著收集不全,且分析亦欠深入,未结合民国时期各派政治学学科构建的总体背景对这些论著所涉及的关于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核心观点作深入分析与解读,同时,此文未注意到撰写《新政治学大纲》的“高振清”系高尔松的笔名。
    ②杨廷栋分别于1902年11月和1908年9月出版的《政治学教科书》和《法制理财教科书·政治学》系较早由国人自撰的政治学论著。
    ③高一涵:《政治学纲要》,神州国光社1931年,第1页。
    ④张慰慈在序言中称,此书编写缘起于其所编讲义。他于1917年始任北大教授,因讲课所需而编写讲义。他随编随将此讲义交于1918年始任北大编译委员会编译委员的高一涵修改。高一涵亦于1921年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和中国大学讲授政治学,对此讲义大加修订与增补。1922年暑假,他将两人讲义合并整理,成此书稿。参见张慰慈:《政治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26年,第1~2页。
    ⑤杨幼炯称,“张氏此书仅为Gettell氏原著之编译,其文字清畅是其所长,但未能网罗众说,吸收西洋最新之政治学原理。”参见杨幼炯:《当代中国政治学》,胜利出版公司1947年,第42页。
    ⑥高一涵在《三版序》中介绍,此书有一两章与《政治学大纲》“大同小异”,“好在张先生在序文中已经表明过,说该书有些地方是我们两人合编的”。参见高一涵:《政治学纲要》,神州国光社1931年,第1页。杨幼炯称,高一涵此书多取材于高纳《政治科学与政府》。参见杨幼炯:《当代中国政治学》,第42~43页。
    ⑦据孙宏云研究,基特尔《政治学导论》早期曾被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采用为政治学概论教材,之后,高纳《政治科学与政府》则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南开大学等更多院校采用为政治学概论教材。参见孙宏云:《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发展(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第144~147页。
    ⑧熊铭青:《政治教程及教授纲要编纂例言》,载杜久、张又新:《政治学教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0年,第1页。
    ⑨李一尘:《政治基础知识》,1936年,第23页。
    ⑩蒋静一:《唯生论政治学体系》,政治通讯月刊社1935年,第3页。
    (11)马璧:《三民主义的政治学》,世界书局1946年,第1页。
    (12)杨幼炯:《当代中国政治学》,第68页。
    (13)罗敦伟:《社会主义政治学》,北华书屋1931年,封面。
    (14)陶希圣:《陶希圣先生序》,载赵普巨:《政治学概论》,立达书局1932年,第2页。
    (15)赵普巨:《政治学概论》,第68页。
    (16)高希圣在此书例言中介绍,《现代政治学》“取材大部分根据日本大山郁夫为普罗列搭利亚特自由大学所编《政治学》一书”。参见高希圣:《现代政治学》,现代书局1929年,第2页。
    (17)秦明:《政治学概论》,南强书局1929年,第79~80页。
    (18)参见杨伯恺:《“体系”序言》,载周绍张:《政治学体系》,辛垦书店1933年,第1~2页。
    (19)孙宏云所谓“从国家学到实证主义政治学”命题,似不符合民国时期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实情。孙宏云认为,清华政治学者受美国行政研究的影响,摒弃欧洲“玄理的国家论”,注重政府实际运作的行政问题研究。钱端升主张政治学应研究政府起源与发展、政府组织与职能、政治活动与原动力、国际关系等问题。浦薛凤主张政治学应研究政治思想及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宪法等政治现象问题。参见孙宏云:《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发展(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第351~360页。实际上,作为政治学根本研究对象的国家问题与上述政治学具体问题研究,均为政治学并行的研究领域,后者均可纳入国家研究范畴。陈之迈即言,现代政治活动研究多包含于国家范围之内。有人认为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应更宽泛,应以一切人类政治活动为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各种政治活动并不限于国家范围。而现代的国家范围极宽泛,许多以前在国家范围以外的事情现在都可归纳于国家之中。所以,“政治学就是国家学”一语“就现在的情形说来是不错的”。参见陈之迈:《政治学》,正中书局1947年,第2~3页。
    (20)杨廷栋:《政治学教科书》,作新社1902年,第3页。
    (21)桂崇基:《政治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页。
    (22)顾敦鍒:《译序》,载高纳:《政治学大纲》(Politic Science and Government),顾敦鍒译,世界书局1933年,第1页。
    (23)基特尔:《政治学》,孙一中译,大东书局1933年,第1页。
    (24)迦纳:《政治科学与政府》第1册,孙寒冰译,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17页。
    (25)陈颐庆:《政治学教程》,黄埔出版社1939年,第1~2页。
    (26)张慰慈:《政治学大纲》,第2、4页。
    (27)张慰慈:《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4页。
    (28)赵普巨:《政治学概论》,第14页。
    (29)李圣五:《政治学浅说》,商务印书馆1932年,第4页。
    (30)邹敬芳:《政治学概论》,会文堂新记书局1935年,第1页。
    (31)《政治学概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1937年,第5~6页。
    (32)恽代英:《政治学概论》,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宣传科1926年,第2页。
    (33)傅宇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教程》,长城书店1932年,第20页。
    (34)田原:《政治学》,新时代出版社1938年,第1页。
    (35)田原:《政治学》,第5~6页。
    (36)中国学界迻译外国诸种政治学论著均大量阐述政治学科学性问题。如吴友三等于1932年8月译印度加尔各答大学政治学教授季尔克立斯(R.N.Gilchrist)《政治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1921)将政治学称为“Political Science”,而非“Politics”,含有将政治学归于“科学”之意。参见季尔克立斯:《政治学原理》,吴友三、缪元新、王元照译,孙寒冰校,黎明书局1935年,第1~2页。
    (37)张慰慈:《政治学大纲》,第10~11页。
    (38)黄忏华:《政治学荟要》上册,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10~11页。
    (39)高一涵:《政治学纲要》,第7~8页。
    (40)马璧:《三民主义的政治学》,第20页。
    (41)杨幼炯:《当代中国政治学》,第1~2页。
    (42)田原:《政治学》,第2~3页。
    (43)田原:《政治学》,第7页。
    (44)张慰慈:《政治学大纲》,第30页。
    (45)杨幼炯:《政治学纲要》,中华书局1938年,第6~7页。
    (46)张慰慈:《政治学大纲》,第10~11、24~26页。
    (47)朱采真:《政治学ABC》,世界书局1929年,第10~11页。
    (48)汪毅:《政治学概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1926年,第8页。
    (49)《政治学概论》,第14~15页。
    (50)柳克述:《政治学》,青年书店1938年,第7页。
    (51)田原:《政治学》,第22~23页。
    (52)秦明:《政治学概论》,第2~3、3~4、14~15页。
    (53)傅宇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教程》,第29~30、38~39页。
    (54)1946年7月,邓初民直接把“现实论理学”称作“唯物辩证法”,认为此种政治学研究方法包括五个方面:从经济生活的关系去说明政治形态;从社会矛盾、社会斗争中把握各种政治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全面观察和分析各种政治要素的关联形态,以构建统一的政治“形像”;从研究政治的发展过程中提出政治的普遍发展法则;依据研究所得的具体政治原理,进行政治生活实践。参见邓初民:《新政治学大纲》,生活书店1946年,第20~21页。
    (55)田原:《政治学》,第25~29、33页。
    (56)罗敦伟:《社会主义政治学》,北华书屋1931年,第7~8、10页。
    (57)马璧:《三民主义的政治学》,第32~33页。
    (58)蔡惠群:《政治学讲义》,陆军大学1944年,第20、72页。
    (59)张慰慈:《政治学大纲》,第31页。
    (60)《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第254页。
    (61)虞棠:《新政治学大纲》,民智书局1933年,第3~4页。
    (62)《政治学概论》,第2~3页。
    (63)朱采真:《政治学ABC》,第1~2页。
    (64)黄忏华:《政治学荟要》上册,第4页。
    (65)傅宇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教程》,第9~10页。
    (66)田原:《政治学》,第1页。
    (67)陈豹隐:《新政治学》,乐群书店1930年,第7、11页。
    (68)傅宇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教程》,第6、39页。
    (69)田原:《政治学》,第35页。
    (70)马璧:《三民主义的政治学》,第1、4页。
    (71)陈顾远:《政治学概要》,昌明书屋1948年,第2、6~7页。
    (72)不过,民国学界所译西书多持四要素说。孙一中译美国学者基特尔《政治学》即申明,国家概念包括物质的元素、主权两大要素。物质的元素包括领土和人民;主权则包括组织和统一。所谓组织,指强迫人民服从的政府组织。参见基特尔:《政治学》,孙一中译,大东书局1933年,第11、14页。吴友三等译印度学者季尔克立斯《政治学原理》亦认为国家包括人群(人民)、一个固定居所(领土)、一个统一人民的组织(政府)、对内的最高性及对外的独立性(主权)四个要素。参见季尔克立斯:《政治学原理》,吴友三、缪元新、王元照译,孙寒冰校,黎明书局1935年,第24页。
    (73)朱采真:《政治学通论》,世界书局1930年,第71页。
    (74)张慰慈:《政治学大纲》,第36页。
    (75)萨孟武:《政治学与比较宪法》,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10页。
    (76)蔡惠群:《政治学讲义》,第27~28页。
    (77)李圣五:《政治学浅说》,第7页。
    (78)杜久、张又新:《政治学教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0年,第24~25页。
    (79)秦明:《政治学概论》,第6~7页。
    (80)傅宇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教程》,第104页。
    (81)田原:《政治学》,第109~110页。
    (82)廖竞存:《青年政治读本》,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16页。
    (83)张慰慈:《政治学大纲》,第35页。
    (84)王希和:《政治学要旨》,中华书局1936年,第14页。
    (85)桂崇基:《政治学原理》,第21~22页。
    (86)蒋静一:《唯生论政治学体系》,第23页。
    (87)蔡惠群:《政治学讲义》,第70页。
    (88)萨孟武:《三民主义政治学》,新生命书局1929年,第26~27页。
    (89)萨孟武:《政治学原理》,黎明书局1944年,第4页。
    (90)恽代英:《政治学概论》,第3页。
    (91)秦明:《政治学概论》,第8~9页。
    (92)郑晖:《政治生活与政治学读本》,潮锋出版社1946年,第20页。
    (93)陈豹隐:《新政治学》,第8页。
    (94)田原:《政治学》,第104页。
    (95)张慰慈:《政治学大纲》,第167页。
    (96)张慰慈:《政治学大纲》,第167~168页。
    (97)杨廷栋:《法制理财教科书·政治学》,中国图书公司1908年,第8页。
    (98)张慰慈:《政治学大纲》,第39~40页。
    (99)倪竞存:《政治学纲要》,文化学社1928年,第4页。
    (100)任和声:《政治学概论》,山东省立民众教育学校1929年,第16页。
    (101)王希和:《政治学要旨》,第26页。
    (102)廖竞存:《青年政治读本》,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23~24、200页。
    (103)陈之迈:《政治学》,正中书局1947年,第10~11页。
    (104)张慰慈:《政治学大纲》,第159~160页。
    (105)高一涵:《政治学纲要》,第36~37页。
    (106)张慰慈:《政治学大纲》,第160页。
    (107)陈筑山:《最新体系政治学纲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1928年,第102页。
    (108)高一涵:《政治学纲要》,第43页。
    (109)赵普巨:《政治学概论》,第61~62页。
    (110)陈筑山:《最新体系政治学纲要》,第102、105~106页。
    (111)高一涵:《政治学纲要》,第38~39页。
    (112)陈筑山:《最新体系政治学纲要》,第81、108页。
    (113)陈启天:《译者序》,载麦其维:《政治学》(The Modern State),陈启天译,中华书局1941年,第1页。
    (114)陈筑山:《最新体系政治学纲要》,第105~106、107页。
    (115)高一涵:《政治学纲要》,第43页。
    (116)高一涵:《政治学纲要》,第77页。
    (117)萨孟武:《政治学与比较宪法》,第13页。
    (118)张士林:《赖氏学说概要》,载拉斯基:《政治典范》(Grammar of Politics)第1册,张士林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5~6页。
    (119)朱采真:《政治学通论》,第100页。
    (120)陈筑山:《最新体系政治学纲要》,第83~85页。
    (121)高一涵:《政治学纲要》,第71~72页。
    (122)朱采真:《政治学通论》,第99页。
    (123)即费边社主要代表人韦伯夫妇(Sidney and Beatrice Webb)。
    (124)即英国首位工党首相麦克唐纳(J.R.MacDonald)。
    (125)张士林:《赖氏学说概要》,载拉斯基:《政治典范》(Grammar of Politics)第1册,第2页。
    (126)杭立武:《政治典范要义》,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1~2页。
    (127)杭立武:《政治典范要义》,第4页。
    (128)张士林:《赖氏学说概要》,载拉斯基:《政治典范》(Grammar of Politics)第1册,第6~7页。
    (129)萧公权:《拉氏政治思想之背景(附录一)》,载杭立武:《政治典范要义》,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66~67页。
    (130)蒋静一:《唯生论政治学体系》,第23、59~60页。
    (131)《政治学概论》,第24页。
    (132)萨孟武:《政治学原理》,第8~9页。
    (133)黄开山:《政治学的诸重要问题》,神州国光社1932年,第245~246页。
    (134)萨孟武:《政治学与比较宪法》,第14页。
    (135)蔡惠群:《政治学讲义》,第46、49页。
    (136)秦明:《政治学概论》,第7~8页。
    (137)傅宇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教程》,第172、173页。
     
    (本文原载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