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除了大型专题研究丛书之外,众多的博士论文也将秘密社会史研究作为选题,在博士论文通过答辩之后,又经过精心修改,作为专著出版。这些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就某一特定问题的研究而言很可能是终极成果。 彭先国的博士论文《湖南近代秘密社会研究》2001年由岳麓书社出版,该书共分六章,较系统地阐释、解读了湖南会党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探寻湖南会党在近代历史上发生、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同时注意从史的角度,全面阐述湖南会党与社会其他各阶级、各阶层的相互关系。第一章探讨湖南会党发育的社会环境,交代了湖南秘密社会的基本特点。第二章从分析当时历史环境入手,对湖南会党与太平天国、湖南士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多层面、全方位的剖析,对有较大争议的“洪大全”问题也做了总结性交代。第三章交代了天地会与哥老会在湖南的交替以及湖南哥老会的组织特点与活动规律,指出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湖南哥老会占山据地,开始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成员结构也趋于本地化。其作用可以从反政府、惊扰社会生活和影响社会心理等三个层面去分析。第四、五章着重分析士绅与会党、近代型知识分子与会党相联络合作的历史动因、成败得失以及留给历史的经验教训。第六章介绍了进入民国以后会党的分化、演变。利用鲜为人知的公安部门在建国之初所作的调查统计资料,对民国时期国共两党对湖南帮会的政策等重大问题从不同的层面展开论证,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在肯定会党可被革命利用、会党首领也能为革命做贡献的同时,客观分析了会党最终为历史所抛弃的必然性。 本书的不足之处是对湖南秘密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会党系统,对民间教门系统的论述甚少。另外是概念上的一些问题,如该书的内容提要称“湖南近代秘密社会(或称会党)在湖南近代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这就直接将会党等同于秘密社会。作者在对民国时期的湖南帮会作开拓性研究的同时,对有些问题的分析论证尚欠深入。 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版的刘平的博士论文《文化与叛乱——以清代秘密社会为视角》,主要从文化角度着眼来研究清代的秘密会党与秘密教门。他指出如果忽视其“文化”内容就很难对会党作更深一步的研究。作者从哥老会自身的体制、经典文献、隐语传播、偶像崇拜以及举行仪式的地点等问题入手,分析了哥老会所载的《十条》和《十款》的内容以及象征意义。刘平认为,包括哥老会在内的会党与秘密教门一样,也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会党分子尤其是头目更多的是一些流氓无产者,他们以江湖义气相标榜,以巫术、宗教等手段固结人心。大多数秘密社会的叛乱,尽管其思想信仰中包含明显的反政府倾向,但一般都旨在敛钱、抢劫,因而也应归类于反社会类型。 吴善中的博士论文《晚清哥老会研究》2003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晚清哥老会的起源、蔓延、发展与崛起的全过程,探析了哥老会的组织目标、结构和制度。作者提出,哥老会起源于川黔等地并无明确的政治主张或种族意识的嘓噜。在从嘓噜向哥老会的转变过程中,青莲教和边钱会等秘密组织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映哥老会鲜明组织特色的“内、外八堂”、分天下为五旗、开立山堂等均承袭青莲教。而早期哥老会首领的职官“坐堂”、“陪堂”、“刑堂”,又直接来自边钱会的“坐令”、“平令”与“行令”;而且在立会方式、组织纪律、活动特点等方面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作者注意到了哥老会与其他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的互动,认为在从咽噜向哥老会的演变过程中,边钱会、青莲教起过重要的影响;湘军内部早就存在的盟誓结拜、结为“兄弟兵”的风气对哥老会的迅速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同治年间哥老会已经首先在两湖地区崛起;而哥老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迅速蔓延与扩张是在同治、光绪年间,其中游兵散勇、客民、盐枭等势力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哥老会在长江流域迅速崛起并成为近代中国最有势力和影响的秘密结社,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特别是这一区域近代社会经济的改组有着密切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