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南疆城市规模的变化与制约因素论析(7)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 何一民 参加讨论

        尉犁,又名“罗布淖尔”,因“罗布泊”而得名。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为汉代西域尉犁国所在地。光绪二十四年(1898),设新平县,然未筑城垣。1914年因与云南新平县同名而改名尉犁县,先后隶焉耆道、焉耆行政区、焉耆专区。县治初设于哈喇滚,后迁茂林园,1914年迁至现址尉犁镇,新城规模甚小,仅有居民100余户、约500余人,其商业不发达,但为本地的农牧产品集散市场[7]293。
        婼羌县,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为汉代西域楼兰国故地。地处南疆连接甘肃、青海、西藏的要地,对外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同治年间发生阿古柏之乱,大批南疆的维吾尔族人避难于此,清政府遂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设卡克里克县丞以分管此地,归新平县辖。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升婼羌县,属焉耆府,1913年改属阿克苏道,1920年再改归焉耆道辖。婼羌地广人稀,全县不足4000人,每百平方里不到1人,因而设县后,虽置有县公署等机构,但城镇经济极不发达,缺乏内聚力,城区人口较少,仅有少许民户,城区附近多个农牧聚居点也不时开市,进行物资交易[7]294。
        且末县城,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阿尔金山北麓,地处婼羌和于阗之间。汉唐时期皆为城镇,后化作荒地。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时,此地称“卡墙”,为于阗辖地,后增设稽查所,1914年增且末县,隶阿克苏道。全县人口稀少,仅6000余人,每百平方里不足1人;县城在车尔成河北岸,无城墙等防御设施,修建有县公署等建筑,居民极少,无集中的市场,居民在门前用土造台,陈列日用杂货,人口以维族为主、汉人极少,附近的维族居民点主要从事畜牧业[7]296。
        库尔勒,位于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古代为西域渠犁国属地,清以后为焉耆辖地,是南疆通迪化的交通要地。1917年设库尔勒县佐,辖于焉耆道。1930年改为设治局,属焉耆行政区。1939年升格为县,属焉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库尔勒在20世纪初仅是一个人口规模不大的聚落,先后修有汉城和回城,孔雀河在两城之间穿流而过。汉城位于孔雀河北岸,城周仅1里,主要驻扎军队;回城在河南岸,则以民居为主,城周长约4里,城内居民300余户、1500余人,其中汉族居民仅10余户、甘肃回民130余户,行政机构和邮政局等都在回城,隔河相望的两城之间架有木桥。随着行政建置的不断变迁,经济有所发展和人口逐渐增加。新中国建立后,它成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进而发展成为仅次于乌鲁木齐的新疆第二大城市,远超南疆东北部地区的另一个中心城市阿克苏,而另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焉耆则因行政区划的调整,行政级别不断下降,因此发展趋慢,远远落后于库尔勒。
        综上所述,因晚清民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南疆东北部地区的城市在近代的发展有如下特点:清中期在行政地位上平级的东四城,仅有阿克苏一城保留了二级行政地位,其余三城的行政地位都相继下降,其发展速度和城市规模均不及阿克苏;与此同时,一批县级城镇相继兴起,这些城镇发展虽然较缓,却为20世纪后期南疆东北部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库尔勒经过晚清民国时期的发展、到20世纪下半叶已成为南疆规模最大的城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