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康有为先秦诸子考辨之考辨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 魏义霞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戊戌政变之前的10多年间,康有为的主要精力是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这使他聚焦先秦诸子,不仅对众多的先秦诸子予以身份确证和学派归属,而且从不同角度对他们的思想予以阐发。与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的需要息息相关,康有为的先秦诸子研究以孔子为中心,用力最著的便是对孔子之学的系统梳理。
    【关键词】康有为;学术源流;先秦诸子;孔子之学;先秦哲学
     
    戊戌政变之前的10多年间,康有为拥有一段相对平静的学术研究时间,主要精力是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他将目光聚焦在先秦时期,对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构成的先秦七子的研究便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康有为对先秦的关注并不仅仅限于先秦七子,而是将众多的先秦诸子纳入视野。事实上,正是通过对以七子为核心的先秦诸子的研究,康有为勾勒、整合了整个先秦哲学。
    一、先秦诸子与考辨“学术源流” 
    与严复、梁启超、孙中山和章炳麟等人以政治运动或时事论文登上历史舞台,先投身政治斗争再进行思想建构有别,身为戊戌变法主帅的康有为在公车上书(1895年)、戊戌政变(1898年)之前,有一段相对平静的学术研究时间,这就是以万木草堂讲学和著述为代表的学术研究时期。1898年前,康有为先在广州卫边街邝氏祠、府学宫仰高洞讲学,后来又在府学宫万木草堂及桂林圣学会等地讲学,同时进行学术研究。这一段时间难得而宝贵,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无论对康有为思想的形成以及终生的学术研究还是他领导的政治运动都至关重要,先学术研究而后政治运动的独特经历也成为康有为不同于其他近代思想家的学术轨迹和人生历程。
    戊戌政变之前的10多年间,康有为的主要精力是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现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的《康有为全集》的第一篇文章,是康有为给他的老师朱次琦作的墓表,具体时间是1882年。他在墓表中写道:“治血气,治觉知,治形体,推以治天下;人之觉知、血气、形体,通治之术。古人先圣之道,有在于是。八达六辟,罔不罗络。其治法章所在,曰《诗》、《书》,曰《礼》、《乐》、《易》、《春秋》。后人圣孔氏,奉祓饰之以为教,尊之曰‘经’,演之曰‘史’,积其法曰‘掌故’,撢其精曰‘义理’,行之远曰‘文词’,以法古人道治也。圣人殁而学术裂,儒说纷而大道歧,有宋朱子出,实统圣人之道,恢廓光复,日晶星丽。然而心学树一敌,考据一盗,窃易朱子之绪孽,而侧戈逞攻,□干窃大之统,招党属徒,大嚣而横呼,巨子□哗,随流而靡亡,风俗殆至嘉、道而极矣。”①墓表的内容显示,此时的康有为对孔子的推崇和对六经的看法已经成型。
    从现存文献来看,从《万木草堂口说》《万木草堂讲义》《康南海先生讲学记》到《南海师承记》,“学术源流”是贯穿其中的主题。康有为的两部最重要的著作,作为戊戌维新纲领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也是这一时期的成果。其中,《新学伪经考》1891年出版。《孔子改制考》写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8年完成。《春秋董氏学》写于1893-1897年间,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此外,《日本书目志》最初写于1888年前后,并于1898年春刊行。另据孙家鼐说,康有为在1898年8月19日将《日本书目志》和《日本变政考》一起“业已进呈御览”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康有为全集》前四集皆为康有为戊戌政变前的论作,这尚不包括后来成书的《大同书》和《诸天讲》等重要著作在内。《大同书》写于1884年,据《康有为全集》记载,“撰者《题词》称‘吾年二十七,当光绪甲申年……著《大同书》。’”③考,1898年,康有为流亡日本时,《大同书》已成稿二十余篇。现存本各卷中有康有为1901年游历印度、南洋和欧美时的见闻记载。据此可以推断,该书定稿在1902年以后。《诸天讲》(又称《诸天书》《南海诸天书》)尽管完稿于1926年夏,却写于1885年。康有为在《诸天讲》自序中明确指出:“南海先生《诸天讲》起草于二十八岁时,作《大同书》之后。”④
    总之,在1898年的戊戌政变之前,康有为拥有十多年的时间进行相对平静的学术研究。正是这难得的十多年,使他能够专注于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的研究。通过十多年的考辨、审视和探寻,康有为得出了“百家皆孔子之学”,新学是伪经,孔子是中国的教主,孔子创教是为了托古改制等一系列的观点和结论。这些观点和结论凸显了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首屈一指的地位,既为立孔教为国教提供了理论前提,又成为戊戌变法的理论纲领。
    就对先秦哲学的研究来说,正是通过对“学术源流”的追溯和考辨,康有为详细而全面地探究了先秦七子的学术身份和思想传承。不仅如此,他关注人物如此众多,视角如此多维,笔法如此细腻,以至于以自己的特有方式通过先秦诸子拼接成了一幅先秦哲学乃至中国哲学之图。
     
    【作者简介】魏义霞(1965-),女,安徽濉溪人,黑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哲学与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