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阎锡山与袁世凯的关系十分微妙,不能仅凭文史或口述资料盖棺论定,也不能简单地说阎“投靠”袁或“背叛革命”。在袁世凯帝制自为中,阎锡山因时而变,经历了由从众支持袁称帝,观望形势离弃袁,到最后公开抗袁的过程。其间,阎锡山和袁世凯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利益博弈的关系,而阎既不是袁的真正投靠者,也非袁帝制的忠实支持者,他只是受环境所迫及利益驱使与袁进行着社会交易。阎、袁之间的这种交往,更多显示了阎锡山的政治品格及其实用主义的处事风格。 【关键词】袁世凯;阎锡山;君主立宪;帝制 “二次革命”后,国民党重要领导人遭袁世凯通缉,被迫逃亡海外,国民党活动转入半“地下”状态,国民党由权力中心走向边缘。北京政府暂时消除党争纷扰,袁世凯集团控制政局。这一政治演变促使国民党在一度改建“政党”参与共和政治之后,又重新回到“革命党”立场,事实上摒弃了西方式的议会政治道路①。袁世凯则借助“二次革命”失败之机进行“削藩”,在罢免粤、赣、皖三督后,接着收拾“二次革命”中意存观望的动摇分子,如湖南的谭延闿、浙江的朱瑞、云南的蔡锷、广西的岑春煊等,都被袁以不同借口解除兵权,而对黎元洪、张作霖、阎锡山等,则恩威兼施,使他们战战兢兢、不敢心怀异志②。其时,阎锡山早已意识到要想固位就要承认袁世凯的威权,抗袁只能自讨苦吃,于是他转变为顺从袁的意志。 那么,阎锡山是真心投靠袁或支持袁称帝呢,还是另有他因?这是本研究的旨趣所在。笔者利用大量档案和报纸资料,探究袁世凯帝制案中阎锡山的行为,以进一步澄清阎、袁关系并对阎锡山政治品格做一学术探讨,同时透视民国初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目前,学界对阎、袁关系有两种认识。一种是断定阎锡山背叛革命,完全依附袁并积极拥护袁称帝③;另一种体现在阎锡山传记或相关研究,其中谈到阎与袁的虚与委蛇④。笔者查阅一些新发现的史料,阎出于对权力渴求及中央政府对其督晋认同,与袁的关系若即若离,阎是在洞察时势变化的前提下张弛有度地与袁进行着温和性博弈,而不是一味地忠诚于袁或投靠袁。阎的这种行为在袁世凯帝制自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充分体现了阎锡山的政治品格,即阎只认可掌控中央权力的核心人物,而不会真心投靠任何人。另外,通过透视这一案例可以发现,阎锡山不赞同民主共和,较为认同君主立宪。他的政治认识与袁世凯对民国初期的政治感受略有相似。如从二人的相同感受来讲,阎是看好袁世凯的,在与袁交往中也确有一些诚意存在,而并非完全“虚与委蛇”或“委曲求全”。 【作者简介】张文俊,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