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从《申报》觐事报道论同治、光绪年间对“与国”定义的转变(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林》2014年05期 尤淑君 参加讨论

    三、同治年间《申报》报道公使请觐之分析
    对“公使请觐”之事,《申报》很早就注意事态发展,经常转载清政府抄发的《京报》、《邸报》,①或英商在上海发行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②或在香港发行的中文报纸《华字日报》(《德臣西报》中文版)③的觐事消息。除了注意觐事消息之外,《申报》也根据特定人士的来信,评论“公使请觐”之事。姑且不论这些报道是否属实,但从这些报道的数量,可知《申报》相当重视“公使请觐”之事。因此,对同治十二年的“公使请觐”之事,《申报》共刊出了23篇报道。这些报道的刊发时间,主要集中在同治十二年,但同治十二年的报道,多属消息类,较少评论,而同治十三年的报道虽少,但评论较为深入,可用以比较清政府的官方论点,观察其异同之处。
        对当时的中国官民来说,外国公使主动请觐皇帝,可说是前所未闻的奇事,自然相当感兴趣。因此,《申报》注意“公使请觐”的发展,频频向人打探清政府的动态,并注意外文报纸有否最新消息,得以转载。同样地,英国官民非常关心“公使请觐”之事,以为这件事的成功,就是中英平等的开端,可改变中国对外交涉体制,达到中外平等的目的。或许是亟欲确定“公使请觐”之事的原因,伦敦坊间多有风闻,而英国的报纸竟未加确认,误用一居留天津的英国民众提供的情报,使英国报纸皆误会请觐之事已拍板定案,甚至大赞“公使请觐”的成功是英国对华外交的大胜利。④由此可知,中、英两国官民都关心“公使请觐”之事,也重视公使觐见时的觐见礼问题,以为觐见礼问题关系到国家体面。相较於英国报纸的乐观态度,《申报》的主笔们却不这样乐观,反而注意北京城内纷传外国公使因请觐不成、欲下旗离京等谣言。⑤为此,《申报》还派人私下探查各国驻京公使馆的动态,代为澄清这些谣言,并说明“公使请觐”虽势在必行,但为了觐见礼问题,可能得再延迟两、三个月,才能折衷中、西礼节,让中外双方都能满意,务求不伤中华国体,亦不辱外使尊严,否则有可能激起大乱。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287页;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34—35、41—42页;徐珂:《清稗类钞》第八册,中华书局1984 年版,《日报月报旬报星期报之始》,第3772页。
    ②陈玉申:《晚清报业史》,第34—35页;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76、78、87页。
    ③《华字日报》1872年4月17日创刊於香港,前身为《中外新闻七日报》,即1871年3月以《德臣西报》(The China Mail)中文专页。《华字日报》每周六出版,由《德臣西报》副主笔陈霭庭所办。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76—77页;陈鸣:《香港报业史稿》,华光报业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39—40、93—103页。
    ④《西报误传朝觐消息》,《申报》第2册,第331号,同治十二年五月初三日,第481页。
    ⑤《京师西人来信》,《申报》第2册,第337号,同治十二年五月初十日,第505页:“京师内谣传法国使臣欲反斾出京,有谓湾泊大沽之美国兵舰被禁,不使出海各语不等。然泰西各使署内均不知此事”。
    ⑥《西使觐见已准》,《申报》第2册,第355号,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一日,第57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