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政体”“国体”词义之嬗变与近代社会思潮之变迁(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安徽史学》2014年第5期 王宏斌 参加讨论

    一、“政体”在古代典籍中的基本涵义 
    “政体”一词,自东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其涵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政治体制”,而不具有现代的“政体分类”的涵义。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帝王是天之子,实行君主制乃是天经地义。人们尽管非常关注改朝换代问题,但从不考虑对于最高权力的限制问题。因此,从不讨论哪一种“政体分类”(君主制、贵族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国制等)比较适宜问题。
    例1,皇太子见光武帝刘秀勤劳国事,从不懈怠,关心父皇身体健康,建议其采取无为而治的黄老之道。他劝谏说:“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光武帝曰: “我自乐此,不为疲也。”于是,《后汉书》的作者这样评论说,刘秀这个人贵为皇帝,“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①
    例2,左雄于东汉顺帝永建年间(126—132)举孝廉,拜议郎。是时,顺帝刚刚登基,朝臣懈怠,政治有所缺失。左雄性格耿直,指陈时政利弊,语言激切,顺帝颇为感动。于是,诏令大臣按其所陈,考其真伪,斟酌利弊,加以采纳。《后汉书》的作者对此评论道:“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而宦竖擅权,终不能用。”②
    例3,东汉政论家崔寔是个孝子,其父逝世后,曾隐居墓侧,长期守孝。桓帝初,诏令公卿、郡国守令推举至孝独行人士。崔寔以孝廉举于乡,征诣公车,除为郎。《后汉书》的作者如是评论崔寔说,此人“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③
    从上面所引用的三段资料来看,无论是强调东汉光武帝勤政,“明慎政体”,还是说左雄为人机智,“明达政体”,崔寔识见宏富,“明于政体”,当时的“政体”涵义,都是指专制皇权下的政治体制,并未涉及国家“政体分类”的涵义。词语在产生时,指称的事物越明确,词义就越单纯越固定。《后汉书》中的“政体”这种涵义长期被固定下来,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各朝,一直到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均无明显变化。同治年间,朝廷在使用“政体”这个词语时,仍然严格限定在政治体制这个涵义范围之内。利用计算机检索《清穆宗实录》,提及“政体”一词地方共有38处,一一辨析其词义,都是指具体的政治体制,涵义十分明确,与英语system of government(政治体制)意思相近。
    例1,1863年秋天,光禄寺卿潘祖荫上奏,批评甘肃大吏办理军务不力,并钞录该处绅士匿名信函作为附件上呈。这一奏折送达军机处以后,引起宫廷不满,认为光禄寺卿代递绅士匿名函件,不符合既往规定的程序。当即下达谕旨,责备道:“潘祖荫所递甘省绅士信函,并无名姓,有类匿名揭帖。该绅士等如果因时势迫切,痛切肌肤,何难联名具呈,向都察院控诉。若隐匿姓名,动辄向京卿、科道私宅投递,恳其代奏,恐各省绅士纷纷效尤,致启告讦之风,不可不防其渐。潘祖荫率据匿名信函,代为陈递,实属冒昧,不谙政体。著传旨严行申饬。”④
    例2,1863年冬季,御史张盛藻奏请说:京师为根本重地,任命京师都统、总兵、兵部尚书、侍郎等军事要职,必须选择知兵善战之人。恳请此后在各省军营择其带兵得力者,先调来京,任以都统、总兵之职。而将现在京师都统、总兵等官酌发军营学习,再陆续调回,回京任职。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显然是好的,他的目的在于改善京师军事将领的素质。但是,这个建议在朝廷看来,不符合传统的任免制度,立即下诏批评说:“所奏殊属非是。我朝京营额设重兵,分隶八旗都统及步军统领衙门,一切操防训练章程经画至为周备。各都统、统领总兵大员,均受朝廷特简,与外省将军、督抚等体制相埒。果能懔遵成宪,讲求武备,于该管各营认真教练,何难悉成劲旅,以备折冲。若如该御史所奏,势必将外省军营知兵善战之人全数调京,而以举朝都统等大员尽发军营学习,此等政体,实从来所未有。”⑤
    例3,1868年初,署贵州巡抚张亮基经过征求当地外国主教的意见,奏请奖励因教案已经革职的多文等人。朝廷认为,张亮基的这种行为前后矛盾,不仅违背了此前的谕旨,而且有违政体,予以断然否定。“多文于田兴恕案内革职,永不叙用。前据张亮基奏留该革员办理筹饷、带练等事,不准干预教民事件。当因该革员前案情节较重,未经允准,何得显违谕旨,仍令干预教务,所奏前后矛盾……且督抚办理教务,系属地方公事,何得先向主教面商,成何政体。”⑥
    从上述三道谕旨来看,无论是朝廷批评潘祖荫“不谙政体”,还是驳斥御史张盛藻奏请实行从未有过的“政体”,抑或是严厉谴责张亮基与贵州主教商议官员的考核问题,“成何政体”,其中“政体”的涵义都是指具体的政治体制,尚未涉及“政体分类”划分,与东汉时期一样,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范晔:《后汉书》卷1下《帝纪》,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85页。
    ②范晔:《后汉书》卷61《列传·左雄》,第2019页。
    ③范晔:《后汉书》卷52《列传·崔寔》,第1725页。
    ④《清穆宗实录》卷83,同治二年十月丁酉,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⑤《清穆宗实录》卷84,同治二年十一月甲戌。
    ⑥《清穆宗实录》卷224,同治七年二月辛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