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国家机关犹如人体,由各个部分组成,各有各的功能,常以大臣为股肱。人体有强健与衰弱之分,国家机关自然也有强弱之别。任何一项政策,无论好与坏,对于国家这个有机体来说都是有影响的,都会影响到国家的健康。古代汉语中的“国体”因此具有“国家体力”的涵义,与英语national strength词义相近。 例1,北魏孝文帝统治时代,秘书丞李彪曾上封事七条,其中之一是,“光武以一亩不实,罪及牧守。圣人之忧世重谷,殷勤如彼。明君之恤人劝农,相切若此。顷年山东饥,去岁京师俭,内外人庶出入就丰,既废营产,疲困乃加,又于国体实有虚损。若先多积谷,安而给之,岂有驱督老弱,糊口千里之外。以今况古,诚可惧也。”①这里是说农田荒芜、粮食歉收将会影响国家力量。仔细推敲,“国体”的涵义在此应是“国家体力”的意思。 例2,南宋初年,高宗皇帝曾下诏慰问迁徙到维扬一带的官吏和军民,集英殿修撰提举杭州洞霄宫卫肤敏奉召入对。他认为,在敌军撤退之后,应当抓紧时间,与民休息,广设屯戍,“迟以岁月,国体少安,可以渐致中兴之盛矣。”②此处的“国体”显然是指国家体力。 例3,宋徽宗曾经下诏说:“朕阅神宗实录,见司马光论节费自贵始,宜听两府辞郊赏事。恭闻神考即赐诏曰,惟昔先王之制国用,视民时数之多寡。方今生齿既繁,赋入又为不少。理财之义,殆有可思,此之不图,姑务自损,祗伤国体,未协朕心。”③这里把节俭措施与国家财力相联系。宋徽宗所担心的“祗伤国体”,显然是指“国家体力”受到损伤。 “国体”的上述三层涵义一直持续到清朝光绪年间,仍然如此,下面各举一例,作为证明。 例1,1862年,法国公使哥士耆为各地教案,连续向中国发出抗议照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饬令各省迅速审结教案。清朝廷为此向崇实等人下达谕旨,要求迅速将教案办结:“值此多事之秋,岂可另生枝节。该公使所呈固属一面之词,难以尽行照办,有乖国体。但教民一案,如果迅速办结,亦何至滋多口舌。”④这里的“有乖国体”,显然是指违背“国家体制”。 例2,1885年3月20日,清朝廷委派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会谈,指示道:“该大臣等当悉心筹画,力与法使据理辩论,毋得意存迁就,总期无伤国体,不贻后患,是为至要。仍随时奏明,请旨遵行。”⑤此处的“无伤国体”的涵义,明显是指不要损伤“国家体面”。 例3,1872年,李鸿章向清廷建议设立轮船招商局,计划分运江浙两省漕粮。他说:“各省在沪殷商或置轮船,或挟资本向各口装载贸易,向俱依附洋商名下,若由官设立商局招徕,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并官局,似足顺商情而张国体。”⑥这里的“张国体”,显然是增强“国家体力”的涵义。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除了明确“政体”、“国体”的本义和引申意义之外,还有三点需要指出: 其一,在表达国家体制这一概念时,“国体”与“政体”的词义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换。 例1,明朝万历年间,因卫所士兵群哗于禁庭,侮辱大臣,内阁大学士王家屏主张严加惩办。他说:“以政体不可不宽,而国法亦不可不肃。今各卫原役群噪禁庭,窘辱大臣。如敕谕所云‘是何法纪’!则骄悍有不得不惩,疏纵有不容不戢者……但令正直之内常存忠厚之心,严毅之中无伤宽大之度,则公是与公非并著,国法与国体并伸矣。”⑦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政体”与“国体”的涵义是相同的,都是指国家行政制度。因此,这两个词是可以互相代换的。 例2,光绪初年,华北五省连年大旱,赤地千里。御史袁承业认为,这是天帝在示警。他上奏说,近来滥刑滥保,内外臣工或有狥私图便,违背天意,“雨泽愆期,请修明政体。”为此,朝廷不得不下罪己诏,“惟刑滥固伤天和,而赏僭亦非国体,嗣后内外臣工,务宜各矢公忠,悉除奔竞之风……以期上下交儆,感召和甘。”⑧在这段资料中,奏折中提到的“政体”与谕旨中所说的“国体”涵义相同,互相替换,乃是正常的。 其二,在表达国家尊严,或国家体面时,通常使用“国体”,而不使用“政体”。道理很简单,这是因为“政体”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具有“国家体面”或“国家尊严”的涵义。同样道理,在表达“国家体力”这个概念时,也只使用“国体”,而不使用“政体”。因为“政体”单指政治体制,并无“国家体力”的涵义。 其三,仔细研究《清实录》中有关“国体”记录,可以肯定,自始至终上述三层涵义都并行存在。然而就概率来说,在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这主要是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多事之秋,一直感到中国被侵凌,在各种公文中需要更多的强调“国家体面”而已。这一词汇留存着社会更替时代的痕迹,承载着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延寿:《北史》卷40《列传·李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455页。 ②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0,建炎三年二月丁巳,中华书局1988年版。 ③宋敏求:《宋大诏令集》卷178,崇宁五年八月十一日,中华书局2008年版。 ④《清穆宗实录》卷50,同治元年十一月庚午。 ⑤《清德宗实录》卷205,光绪十一年三月乙巳,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⑥李鸿章:《试办招商轮船折》,《李鸿章全集·奏稿》卷20,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713页。 ⑦《明神宗实录》卷241,万历十九年十月丙申,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影印本。 ⑧《清德宗实录》卷28,光绪二年三月戊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