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略论同光之际铁路问题的复杂性(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历史教学》2014年10下期 熊月之 参加讨论

    郑观应在1880年以前写成的《论火车》中,极言火车的益处。他转述西人论铁路建设之五利,即运费盈余可助国用;有利于调兵运饷;有利于运载矿藏;有利于商品运输,互通有无;有利于文书传递,裁撤驿站。他认为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的国家,尤应赶快建造铁路。⑨他列举欧美各国通过兴建火车铁路获得巨大利益的情况,结合中国的实际,指出:“总之,车路之设,有备无患,有益无损。在中国今日断不能置为缓图矣。”⑩
    1880年以后,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进展,朝野关于铁路问题的争论不断,郑观应也在不断修改、充实、完善他对铁路的论述,在《盛世危言》不同版本中均有所反映。他在1892年以前完成的《盛世危言》五卷本中,将铁路之利由先前的五利扩展为十利。所谓十利,除了前面已经述及的五利,还有:有利于国家对全国的控制管理,官吏不敢逾法;有利于全国联为一气,脉络贯通,国势为之一振;有利于开通风气,对于那些鄙夷洋务的士大夫会有影响;有利于漕粮运输,能节省漕运经费;有利于各省所解京师饷粮的安全。他说:“有十利而无一害,复何惮而不行哉?”(11)针对所谓铁路开通将夺民生计、毁坏庐舍坟墓的说法,他指出:
    不知铁路之旁,其左右歧路,人马皆能行走,火车所运货物应于某处卸载者,仍须车马接运,且物产之流通益广,则人夫之生计益增,何害之有?铁路遇山巅水曲均须绕越,架空凿洞亦可驶行,庐舍坟墓亦犹是也,何害之有?(12)
    薛福成介绍了英国发明铁路火车的历史,火车在运输煤矿、铅矿及促进贸易方面的巨大作用,论述了火车与马车的不同功能,说明火车并不会完全取代马车,英国从事马车运输业的人起初也担心火车之兴影响其生计,但事实证明,火车不但不会影响马车业的发展,反而会促进马车生意,极大地刺激经济、社会的发展。(13)
    同光之际,对铁路介绍最为翔实、最为到位的是马建忠。还在1879年,马建忠就介绍了铁路在欧洲及北美、印度等地发展的历史,论述铁路对于运输、通信、财政的重要意义。
    马建忠特别介绍了铁路建设中筹款、创造、经理三方面的情况,称铁道之兴,动费千万巨款,欧美人筹款的方式,或纠集于商,或取给于官,或官与商相维合办。其纠集于商者,有官不过问,任其自集股自设局者,其弊端是同行争市减价,得不偿失,终于倒闭。英美皆行此法。或官先创造而交商经理,或商先创造而官为经理,则德国参用此法。行军贸易两便焉,惟利入甚微,制造经理之费难于取偿。也有官商合办之一法,则法人创行之,而德奥仿行之。至于建造,则度地势,置铁轨,造轮车,设局踮。地势有高卑,铁道便往来,则所规铁道宜近乡镇,所相地势宜傍川河。近乡镇则户口盈繁,傍川河则原隰坦易,不得已而越山跻岭,则审山岭左右之谷而陁其道。马建忠详细地介绍了铁路火车管理的细节,称火车功能能分以挽坐车、挽货车与兼挽坐车货车之用。坐车有上中下三等,不同等级收费标准不同。他指出,铁路在裕国课、便民生方面作用很大:
    窃谓外洋自创铁道以来,其制屡易,其费万千,或由商贾经营,或由国家创造,甚至官偿其息而商收其利,其所以鼓舞招徕志者,无微不至。人情好逸恶劳,不甚相远,必汲汲然以此为务,良有不得已者。(14)
    马建忠批评中国对铁路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中国特别适宜于建造铁路,论述了铁路在节用、开源、救患方面的巨大作用,尤其是中国建设铁路在国家安全方面的紧迫性。他说,今日之域外,环中国之疆宇,无非铁道也,英、俄、法在其本国与其殖民地所筑的铁路,已经通到中国的南、西、北三面,已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
    吾若不乘其未发之时,急行兴作,将不数年各国之铁道已成,一旦与国失和,乘间窃发,而吾则警报未至,征调未齐,推毂未行,彼已凭陵我边陲,控扼我腹心,绝我粮饷,断我接济,吁可危也!且思轮船梭织海上,西洋各国运兵而至者无逾四旬日,即俄国由博罗的海而达中国,亦无逾五旬日,而吾自腹省调兵滇南,或自关内调兵塞外,能如是之神速乎?以轮船之缓于轮车,而人在数万里外,反居我先。矧异日各国之以轮车环集,我乎且中国数万里之疆域,焉能处处防御?所贵一省之军可供数省之用,一省之饷可济数省之师,首尾相接,遐迩相援,为边圉泯觊觎,为国家设保障,惟铁道为能。此所以当行而不容稍缓者也。
    针对朝野有关筹款为难的问题,马建忠认为,筹款难不难,关键在于对铁路意义的认识。眼下国家需要用钱地方太多,经费确实困难:
    东海有筹防之费,西陲困挽输之劳,画地抽厘,悉索已尽,信使络绎,征求实多,疆吏辍炊,司农仰屋,欲于此时筹一巨款能乎不能?使不筹款于国帑,辄思鸠赀于民间,不知民间十室九空,亦犹国帑千疮百孔,即有二三殷实有忘举办,究之孤掌难鸣,多口可畏,况乎律称钱财为细故,官视商贾为逐末,一有差失,既不能向官府以雪,复不能假律意以自解,而计秋毫之利,因之倾家掷百万之金缘以媒祸又谁为为之?
    但是,如果因势利导,就可以化解困难,“夫借债以开铁道,所谓挹彼注此,非若借债以偿赔款,而贻偿息之累”。他说,贷款筑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是,不得已的事情也要做,就像中国要向英法等国偿还战争赔款,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