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谭一洺 柴彦威 杨永春:基于“推—拉”理论的城市少数民族居民迁居动因探讨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南京社会科学 谭一洺 柴彦威 杨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谭一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生 北京 100871;柴彦威,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北京 100871;杨永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导 兰州 730000
    内容提要:迁居是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和空间重组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聚居或散居在城市中的少数民族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少数民族在民族文化、生活习惯上的特殊性,提出少数民族居民迁居的“推—拉”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居民迁居的动因,并以兰州市回族居民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在迁居过程中的动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少数民族迁居动因包括迁出地推力与迁入地拉力两方面,可以分为民族性推(拉)力和一般性推(拉)力,包括宗教场所、民族聚居或散居、工作地点、教育观、城市建设、住宅环境、可达性等多个因素。推力与拉力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共同影响迁居行为的产生。
    关 键 词:“推—拉”理论/少数民族/迁居/动因/兰州市
    一、引言
    迁居是指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内的人口(往往是住户)移动①。迁居涉及个体的行为决策、区域的差异、城市空间重组等多个方面,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动态现象②。从1950年代开始③,西方学术界对城市居民迁居的主体、原因、决策行为、目的地以及空间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开始了对城市居民区位决策和再选择行为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迁居的研究主要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经济学的市场均衡理论④,探讨居民总体迁移行为发生的概率与人口统计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和住房现状之间的联系。在微观层面上,从个体迁居决策模型、居住迁移过程等方面,着重讨论消费者需求与迁居行为的内在机理:Muth⑤从居住区位论角度研究住宅区位;Alonso⑥等学者通过研究城市住宅费用和交通费用的关系提出了住宅区位选择的“互换理论”;Brown,L.和Moore,E.⑦将心理学概念引入迁居行为研究中;Huff,J.和ClarkW.⑧在Brown和Moore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压力与惰性的概率模型等;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从生命历程不同阶段需求讨论了迁居的影响因素⑨。
    自上世纪20年代我国就有学者对人口分布变动作了研究,但在80年代交通、住房等问题大量出现前,研究多集中在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上。自90年代后,在借鉴西方成果基础上,迁居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城市空间重构:周春山对广州市人口迁居和机制进行了研究⑩;周一星、冯建等对北京市迁居户进行了问卷调查(11)(12);柴彦威等从迁居者的属性、迁居的特征与机制入手,进行了探讨(13)(14);杨云彦等讨论城市内部不同圈层间的人口迁移(15)。刘望保等讨论了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16)。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迁居中的特殊群体,关注城市内部人口迁移与社会重组过程中,不同群体的迁居表现与机制,如对黑人(17)、单位社区居民(18)和流动人口(19)的迁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立足于我国民族构成的特殊性,针对城市中少数民族群体在城市内部迁居动因、决策行为、目的方向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关注。
    本研究聚焦在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居民这一特殊群体,借鉴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的“推—拉”模型,从这一行为主体在迁居过程中的特殊性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居民迁居的动因与理解框架,并以兰州市回族居民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微观个体视角对其在迁居过程中的动因进行了探讨,以期理解其在城市内部的居住迁移行为,并为相关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