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谭一洺 柴彦威 杨永春:基于“推—拉”理论的城市少数民族居民迁居动因探讨(2)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南京社会科学 谭一洺 柴彦威 杨 参加讨论

    二、城市少数民族居民迁居动因理论模式
    对迁居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最早可追溯到罗西的居住迁移三阶段论,即决定离开旧居、寻找新居和选择新居。Brown和Moore提出将家庭形成迁居意向与随后是否会发生实际的迁居行为分开来,认为迁居行为包括“形成迁居意向”和“寻找新住宅”两个阶段(20)。其中“形成迁居的意向”即为迁居动因。迁居动因是迁居行为出现的原因与驱动力,也是新住区选择中渴望满足的主要因素,进而直接关系迁居行为的发生与新住区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结合研究内容与少数居民实际迁居行为,参照周春山研究(21),将迁居过程划分为“动因产生—新住宅决策—搬迁行为发生”三个阶段,并借鉴“推—拉”理论对迁居动因进行探讨。
    “推—拉”理论是解释人口迁移动因的经典理论之一,推拉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人口学家Ravenstei E.G.(2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西方最流行的迁移理论,其中Bogue D.J.(23)进一步阐述了推力拉力对迁居决策是影响,Lee(24)则进行了更为系统的分类与推进。按照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人口迁移是在推拉因素和其间的障碍或促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推拉理论主要用于阐述长距离人口迁移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转移问题,20世纪70年代起也被用于分析影响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因素(25)(26)(27)(28),对解释城市内部居民迁居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参考“推—拉”理论在其他研究领域模式,结合城市中少数民族居民在文化、居住习惯等方面的特殊性,从理论上分析城市中少数民族居民迁居动因。
    从“推—拉”理论观点出发,少数民族居民形成迁居的动因源于迁出地现状无法满足居民现阶段居住需求(推力)与迁入地对居民吸引(拉力)。相对于汉族居民,少数民族居民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居民每日礼拜且周五前往清真寺进行“主麻”聚礼等。结合少数民族居民在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特殊性,迁居动因中“推力”包括民族性推力与一般性推力。民族性推力方面,当少数民族居民在杂居过程中被居住地其他民族居民排斥,以及维系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宗教场所迁移时,这些因素均会推动少数民族居民产生迁居的想法。同时,工作地点变更、子女升学(或希望子女就读更好学校)、城市建设等因素都会推动迁居行为的产生。当一个地区拥有更多同民族居民,适于进行宗教活动时,这个地区就会对少数民族居民存在吸引力,而良好的居住环境、高可达性、临近亲友等因素也会促进居民迁入。这些推动或拉动的迁居影响因素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有机的、协调的动力机制来实现各自的功能。迁居行为还受到迁居成本、居住的空间惯性以及原居住地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等阻力的影响。当居民所受迁出地推力与迁入地拉力总和大于迁居阻力,就会突破迁居门槛,产生迁居行为,反之则仍在原居住地居住(见图1)。
    
    图1 城市少数民族居民迁居动因的“推—拉”模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