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关于抗日战争研究的若干学术和热点问题评析(8)

http://www.newdu.com 2017-11-02 《日本侵华史研究》 岳思平 参加讨论

    九、国共两党两军在抗战中坐大的问题
    国共两党两军谁在抗战中坐大了,究竟如何呢?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国民党军队约200万人,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11万余人。至1945年9月中国抗战胜利前后,国民党军队扩大到约530万人,增加了约330万人;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约132万人,增加了120余万人。前者多于后者近400万人,多增加了约210万人。如果说,共产党坐大了,不是军队人数,而是社会政治地位和人心坐大了,这是铁的事实。全国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在全国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与作用此消彼长:蒋介石国民党由比较得人心到逐渐人心动摇,而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其积极影响由开始在解放区逐步扩大到国民党统治区,进而在全国人民中的社会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日益为全国大多数人民所拥护。这是民心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这一独特的政治优势,是国民党无法比拟的。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的建立,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回答。
    十、关于抗战中国共两军将领的宣传问题
    关于抗战中国共两党两军将领的宣传问题,应加以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是在抗战中牺牲的军队将领,无论是国民党的还是共产党的,均是为国家民族独立解放奉献的,应一视同仁,大力进行褒奖。如戴安澜、张自忠和左权、彭雪枫等。1938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对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等人高度评价,赞誉他们无不是“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表示“真诚地悼念”和“永远纪念他们”。二是对于抗战中国民党军队中幸存的将领,甚至其一生还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这就要不仅要看他的一时,而且更为重要的观其一世,要与其后的政治倾向和结局联系起来。换言之,是站在人民一边,为创建新中国奋斗和牺牲,还是反人民且参加内战,为维护旧中国的统治秩序卖命呢,这是一个分水岭和试金石。
    至于国共两军在抗战中各牺牲了多少将领,谁的军衔最高等,原则上两者没有可比性。在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前提下,国共两军用的是同一番号,即蒋介石国民党控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属下的国民革命军。在此种情况下,共产党军队的编制是8年一贯制,八路军始终是一个集团军,新四军则是一个军。同为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时的师长,在八路军中一直是师职;而在国民党军队中则不然,诸多晋职为军长和集团军总司令等,被授予少将、中将和上将等。如左权于1937年8月八路军改编时任副参谋长,至1942年5月牺牲时其职务高低没有变化且没有授军衔。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将领,除个别因工作需要授衔外,基本上未评军衔。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的旅长,一般被授少将,而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牺牲的正旅职干部约200名,他们难道不是相当于将军吗?
    十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始于抗日战争后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战斗历程。其称谓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称工农革命军和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从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则由解放军、人民解放军,逐渐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然而,时至今日,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究竟最早始于何时,使用情况如何,其历史根据是什么,在党史和军史界仍说法不一。
    解放军称谓最早始于何时?据现已查到的文献档案资料记载,应出自刘少奇于1944年8月20日在中共中央军委高干会议上的发言。他说:“正规军、游击队合起来叫解放军,或加之为国民革命军解(放军)。”这是迄今为止,所见文献档案资料中第一次出现解放军的称谓。在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比较集中的是毛泽东于1945年8月9日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和解放军区军民展开全面反攻以后。8月11日,朱德提出“山西解放军”。8月13日,《解放日报》发表《当前的紧急任务》的社论,多次出现“解放军”的提法。《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应视为这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第一次公开的提出了解放军的称谓。8月15日,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提出部队番号改称“人民解放军”,“一律称山东解放军某某师,某某旅”、“山东军区称山东解放军总部”。19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后,山东军区所属部队统一改编成山东解放军8个师、12个警备旅。8月20日,中共中央致电华中局,提出考虑“新四军改称华东人民解放军”的问题。8月26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中,又一次正式出现“解放军”的提法。
    这一阶段,不仅提出了解放军和人民解放军的称谓问题,而且在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八路军山东军区中开始正式使用。1945年1月19日,南路人民解放军成立。1月20日,以挺进粤中的中区纵队一部为基础,正式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但解放军称谓的提出和使用,是极不规范的,很不一致,没有一个统一的改编命令和时间。有时是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并用,有时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统称解放军。就解放军的称谓而言,有时称解放军,有时称人民解放军,有时称人民抗日解放军,有时则称国民革命解放军,有时冠以地名,或称山东解放军和山西解放军,或华东人民解放军。
    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共两党进行了长达40余天的重庆谈判。其焦点是人民军队整编和解放区政权存在的问题。为了战略和政略上的考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没有继续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提出和使用解放军的称谓。尽管共产党为了争取国内和平,表达了最大的诚意,做出了重大让步,但由于国民党政府执意要取消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这两个问题终未能达成协议,只好留待后来继续谈判。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于1946年6月爆发、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后,人民解放军的称谓重新提出,并且出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提法。9月12日,《解放日报》在《蒋军必败》的社论中,再次提出“人民解放军”的称谓。随后,新华社和毛泽东发表的文章中,也多次公开出现人民解放军的提法。10月3日,《解放日报》在《为实现一月停战协定及政协决议而斗争》的社论中,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1947年2月10日,朱德第一次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名义,与毛泽东签署了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的命令。
    从1944年下半年至1947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的称谓经历了一个提出-中断-再提出的过程。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是一个单纯部队叫什么的问题,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为了适应由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到国内解放战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这段时间,从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经过解放战争的过渡阶段到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下降为次要地位、中国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地位,作战对象由日本帝国主义变为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实现了由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到国内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毛泽东于1945年4月23日在中共七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据此,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面临着黑暗与光明,这一关系着新旧中国两种前途和两种命运的抉择,正是阶级矛盾的焦点所在。在这种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主要是通过国共两党及其两军关系的好坏表现出来的,进而必然会引起包括人民军队称谓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部分部队,提出改称和正式使用解放军,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在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军民即将取得最后胜利和国共两党两军关系突出时,开始提出和使用解放军称谓。当国共两党两军关系缓和、重庆谈判开始后,人民军队则中断了解放军的称谓。在国共两党和谈关系破裂、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的称谓再次出现,并且逐步趋向统一。其次,是由新的军事战略转变所决定的。从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到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人民军队开始了由游击战为主到以正规战为主的新的军事战略转变。随着作战对象和作战形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军队组织形式和名称的变化。第三,是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各战略区野战兵团的迅速组建和扩大,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趋势不断加强,集中性和统一性的要求逐步提高,这不仅在指挥关系和编制体制方面反映出来,而且在称谓的规范和统一问题上也得以体现。从加以多种前提的解放军和人民解放军,逐步全部统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指出:“我们是伟大的人民解放军,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在此前后,人民解放军的称谓在各部队陆续使用,并且冠以各地地名,相继出现了西北人民解放军和东北人民解放军等。为了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48年9月8日至13日,召开了扩大会议,提出建设500万人民解放军,在大约5年(从1946年7月算起)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完成打倒国民党统治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会议的精神,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1日作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指出:人民解放军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三类。野战部队的“野战军现时分为四个,以地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各步兵兵团、军、师、团,各骑兵师、团,各炮兵师、团等,一律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作为地方部队建制的军区,其“第一级军区(即大军区),现有五个,以地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中原军区,华东军区,东北军区,华北军区”;“第二级军区,现有三个,亦以地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晋绥军区,豫皖苏军区,冀热辽军区”;游击部队,则依情况需要和可能由各地军事机关自行组织。随后,全军进行了统一整编。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一直沿用直今。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经历了解放军、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演变过程。第一次提出解放军的称谓,是刘少奇于1944年8月20日在中共中央军委高干会议上的发言;第一次正式使用这一番号,是1月19日成立的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和1945年1月20日成立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次出现人民解放军,是1945年8月15日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提出部队编制的电报中;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1946年10月3日《解放日报》的《为实现一月停战及政协决议而斗争》的社论。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
     
    注释:
    ①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2页、第389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页。
    ④《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8册,内部本,第6页、第7页。
    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5页、第90页。
    ⑥⑦《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8页、第68页。
    ⑧《朱德年谱》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4页。
    ⑨《星火燎原》第16集,解放军出版社,2009年版,第210页、第211页。
    ⑩《杨成武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390页。
    (1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611页。
    (12)《在中国失掉的机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51页。
    (13)《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页。
    (14)(15)(16)《百团团大战历史资料选编》,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223页、第149页、第399页。
    (17)《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