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尽管宇文氏在军政核心领域对元魏皇族人物的安排主要是名誉性的,但根据相关文献记载,西魏、北周时期元魏皇族子弟也有人受命负责实际的军政事务,且颇有作为。《周书·元伟传》载其一再出任幽州、陇右总管府长史等,保定二年(562),其任成州刺史,“伟政尚清静,百姓悦附,流民复业者三千余口”,后又为随州刺史等。可见元伟虽以文见长,但其吏治之功甚著。(18)元景山在军事上颇有功业,《隋书》卷三九《元景山传》载元景山“河南洛阳人也。祖燮,魏安定王。父琰,宋安王。景山少有器局,干略过人”。周闵帝时,其从征吐谷浑,以功拜抚军将军,“其后数从征伐,累迁仪同三司,赐爵文昌县公,授亹川防主。后与齐人战于北邙,斩级居多,加开府,迁建州刺史,进封宋安郡公,邑三千户。从武帝平齐,每战有功,拜大将军,改封平原郡公,邑二千户,赐女乐一部,帛六千匹,奴婢二百五十口,牛羊数千。治亳州总管……法令明肃,贼盗屏迹,称为大治”。周宣帝嗣位,其从上柱国韦孝宽经略淮南。元岩在周时也颇得重用,《隋书》卷六二《元岩传》载其“河南洛阳人也。父祯,魏敷州刺史。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少与勃海高颎、太原王韶同志友善。仕周,释褐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以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关于元岩之“刚鲠”,在周宣帝时表现得最为突出。宣帝“为政昏暴”,大臣屡有进谏,京兆丞乐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元岩进言,“运因获免”(19)。后宣帝又将诛大将乌丸轨,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元岩“进继之,脱巾顿颡,三拜三进”,直言“恐滥诛失天下之望”,周宣帝大怒,“使阉竖搏其面,遂废于家”。元岩谏诤如此,恪守职责,正与汉族士大夫相同。 当然,不可否认,宇文氏对元魏皇族人物的优遇是相对北齐高氏的相关政策而言的,他们也有诸多的压制性做法,并且最终也要取代西魏,行易代之举。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元魏宗族人物必然有所不满,并因此受到严厉的打击。《周书》卷二《文帝纪下》载:魏废帝二年(553)十一月,“尚书令元烈谋作乱,事发,伏诛”。三年(554),“自元烈诛,魏帝有怨言。魏淮安王育、广平王赞等垂泣谏之,帝不听。于是太祖与公卿定议,废帝,尊立齐王廓,是为恭帝”。由元烈之谋反及西魏恭帝之“有怨言”,可见宇文泰对元魏宗族严厉压制的情况,而宇文泰之废黜西魏帝王,实际上已显示出其有意代魏。(20)对宇文泰之有意篡夺,元魏宗室人物确有不满情绪,《隋书》卷五〇《元孝矩传》载:“时见周太祖专政,将危元氏,孝矩每慨然有兴复社稷之志,阴谓昆季曰:‘昔汉氏有诸吕之变,朱虚、东牟,卒安刘氏。今宇文之心,路人所见,颠而不扶,焉用宗子?盍将图之。’为兄则所遏,孝矩乃止。”又,《北史》卷一七《景穆十二王上·阳平王新成传》载元子孝“以国运渐移,深自贬晦,日夜纵酒。后例降为公,复姓拓跋氏”。《北史》卷一七《景穆十二王上·京兆王子推传》载元仲景“大统五年,除幽州刺史。仲景多内乱,后就州赐死”。由以上事实可见,在宇文氏专政及其篡位过程中,一些元氏宗族人物是有不满言行的,其中激烈者或曾“谋作乱”。对此,宇文氏统治者皆给予严厉的惩处。 北周代西魏之后,一些元氏人物屡有卷入反对宇文氏的政治活动。周孝闵帝元年(557)二月,楚国公赵贵以谋反之罪受诛,这是北周关陇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其中不少元氏人物受到牵连,《周书》卷四《明帝纪》载明帝元年(557)十二月下诏曰:“善人之后,犹累世获宥,况魏氏以德让代终,岂容不加隐卹。元氏子女自坐赵贵等事以来,所有没入为官口者,悉宜放免。”可见赵贵事件中,牵涉元氏人物颇众。赵贵作为宇文氏政权的上层勋贵权臣,其与执政字文护矛盾激化,以致引发冲突,元氏皇族人物则因对宇文氏专权不满而参与其事。 3.宇文氏重视元魏宗族人物之文化修养 宇文氏对入关元魏皇族人物的任用,最主要是要借重其文化素养,发挥其文化方面的优势作用。众所周知,自魏孝文帝迁洛之后,鲜卑上层普遍文雅化,尤以元魏皇族最为典型。宇文泰父子及关陇勋贵集团对元魏宗室子弟的委任,多与此相关。宇文泰与元魏宗室风雅名士交往颇为密切,《北史》卷一六《太武五王·临淮王谭传》载元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因持酒归。周文抚手大笑”。宇文泰与元孚如此,目的在于力图拉近与元魏宗室的关系。元孚是元魏宗室中颇具学养的人物,《北史》本传载其“少有令誉”,北魏时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之,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其得汉族士大夫称道如此。灵太后临朝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元孚精于礼乐制度,“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叹而反。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元孚在西魏“监国史”,正是用其才学。 宇文氏统治者还以元魏宗室学者化的人物为诸子宾友、师傅。《隋书》卷四六《元晖传》载其“河南洛阳人也。祖琛,魏恒、朔二州刺史。父翌,尚书左仆射。晖须眉如画,进止可观,颇好学,涉猎书记。少得美名于京下,周太祖见而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席共砚,情契甚厚”。宇文泰对元晖颇为礼遇,“命与诸子游处,每同席共砚,情契甚厚”,实为其诸子之宾友,这是利用其风雅以感染宇文氏子弟。《周书》卷三八《元伟传》载其昭成帝之后,“伟少好学,有文雅”,大统年间,“以魏氏宗室,进爵南安郡王,邑五百户……及尉迟迥伐蜀,以伟为司录。书檄文记,皆伟之所为……孝闵帝践祚,除晋公护府司录。世宗初,拜师氏中大夫。受诏于麟趾殿刊正经籍……伟性温柔,好虚静。居家不治生业。笃学爱文,政事之暇,未尝弃书。谨慎小心,与物无忤。时人以此称之”。元伟“笃学爱文”,颇得当时关中文人代表庾信等人称誉。又,《周书》卷四二《萧撝传》载:“及撝入朝,属置露门学。高祖以撝与唐瑾、元伟、王褒等四人俱为文学博士。”(21)《周书》卷四一“史臣曰”有论云:“周氏创业,运属陵夷。纂遗文于既丧,聘奇士如弗及。是以苏亮、苏绰、卢柔、唐瑾、元伟、李昶之徒,咸奋鳞翼,自致青紫。”可见元伟以其学养与文才深得宇文氏几代统治者及关陇勋贵集团的钦重。《隋书》卷七五《儒林·元善传》载:“元善,河南洛阳人也。祖叉,魏侍中。父罗,初为梁州刺史。及叉被诛,奔于梁,官至征北大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善少随父至江南,性好学,遂通涉五经,尤明《左氏传》。及侯景之乱,善归于周,武帝甚礼之,以为太子宫尹,赐爵江阳县公。每执经以授太子。”(22)入隋后,隋文帝颇重之,开皇初,拜内史侍郎,“上每望之曰:‘人伦仪表也’……后迁国子祭酒。上尝亲临释奠,命善讲《孝经》。于是敷陈义理,兼之以讽谏。上大悦曰:‘闻江阳之说,更起朕心。’赉绢百匹,衣一袭”。其“讲《春秋》,初发题,诸儒毕集”。《隋书》卷七七《隐逸·崔廓传附子崔赜传》载:“赜与洛阳元善、河东柳、太原王劭、吴兴姚察、琅邪诸葛颍、信都刘焯、河间刘炫相善,每因休假,清谈竟日。”可见元善在当时名士群体中的地位。元善一度流寓梁朝,其经学风尚当受南朝熏染,其以学术得周、隋统治者及士林精英的重视,对南学北传有一定的影响。(2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