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王永平:北朝后期元魏皇族人物之境遇(8)

http://www.newdu.com 2018-08-27 《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 王永平 参加讨论

    5.元氏人物在周、隋易代过程中之附隋及其政治境遇
    周、隋更替之际,一些元氏人物参与其事,为隋朝功臣,这对其个人及元氏家族在隋朝的延续都有一定的影响。《隋书》卷四○《元谐传》载其“河南洛阳人也,家代贵盛。谐性豪侠,有气调。少与高祖同受业于国子,甚相友爱。后以军功,累迁大将军”。隋文帝为丞相,“引致左右”,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进位上大将军,又“奉诏参修律令”;吐谷浑寇凉州,诏谐为行军元帅,领众军出征,元谐恩威并施,深得隋文帝称赞,拜宁州刺史,“颇有威惠”。然后来元谐一再卷入隋朝上层权力斗争,如“时广平王雄、左仆射高颎二人用事,谐欲谮去之”,元谐与其从父弟上开府元滂“并伏诛,籍没其家”。
    又,《隋书》卷四○《元胄传》载其“河南洛阳人也,魏昭成帝之六代孙。祖顺,魏濮阳王。父雄,武陵王。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征伐。官至大将军”。可见元胄颇有武略。隋文帝辅政,“先呼胄,次呼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北周赵王宇文招曾设计害隋文帝,元胄极力卫护,“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隋朝立国后,元胄进位上柱国,封武陵郡公,邑三千户,拜左卫将军,寻迁右卫大将军,隋文帝说:“保护朕躬,成此基业,元胄功也。”当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隋文帝对之“亲顾益密”。但后来元胄也一再卷入隋廷内争,受到贬斥,最终在炀帝时因受牵连而死。元谐、元胄皆参与隋文帝篡周,并皆具文武干能,“或契阔艰厄,或绸缪恩旧”,但最终皆因卷入隋廷内争而被诛。究其原因,与他们自身“矜伐不已”、不知进退之机有关,更与隋文帝“沉猜之心,固已甚矣”不无关系。(28)
    除了元谐、元胄等人直接参与隋文帝杨坚代周的谋划外,不少元魏宗族人物支持杨坚,参与平定地方抗拒隋文帝的反叛活动。如元亨,《隋书》卷五四《元亨传》载其在周闵帝受禅后,由平凉王“例降为公。明、武时,历陇州刺史、御正大夫、小司马。宣帝时,为洛州刺史。高祖为丞相,遇尉迟迥作乱,洛阳人梁康、邢流水等举兵应迥,旬日之间,众至万余。州治中王文舒潜与梁康相结,将图亨。亨阴知其谋,乃选关中兵,得二千人为左右,执文舒斩之,以兵袭击梁康,皆破之。高祖受禅,征拜太常卿,增邑七百户。寻出为卫州刺史,加大将军。卫土俗薄,亨以威严镇之,在职八年,风化大洽。后以老病,表乞骸骨,吏人诣阙上表,请留卧治,上嗟叹者久之。其年,亨以笃疾,重请还京,上令使者致医药,问动静,相望于道”。元亨在易代之际,依附隋文帝,助其平定地方,自为隋朝立国的功臣。
    又,《隋书·元景山传》载隋文帝为丞相,其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以功拜上大将军、迁安州总管,进位柱国。隋文帝受禅,拜上柱国。隋文帝大举伐陈,以元景山为行军元帅,“景山大著威名,甚为敌人所惮”。可见自北周至隋代,元景山始终从事军事活动,并以突出的军功升至上柱国、行军大元帅,其为地方总管也为政“明肃”,政绩显著。(29)元景山子元成寿,“便弓马,起家千牛备身,以上柱国世子拜仪同”,至隋炀帝时仍从军征战。
    又,《北史》卷一七《景穆十二王上·汝阴王天赐传》载元雅“有文武干用。开皇中,历左领左右将军、集沁二州刺史,封顺阳郡公”。元雅弟元褒,“仕周,位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从韦孝宽平尉迟迥,以功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隋开皇年间,拜原州总管,隋炀帝时,拜齐郡太守。《隋书》卷四六《元晖传》载隋文帝以元晖为都官尚书,兼领太仆,“奏请决杜阳水灌三畴原,溉舄卤之地数千顷,民赖其利”,后又为魏州刺史,“颇有惠政”。
    除了以上元氏人物直接参与隋文帝谋划篡周与平定地方叛乱之外,元岩等人对周宣帝乱政的激烈抗争,实际上也表明了他们对隋文帝的支持,故杨坚颇予重用。《隋书·元岩传》载:“高祖为丞相,加位开府、民部中大夫。及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邑二千户。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侃然正色,庭诤面折,无所回避。上及公卿,皆敬惮之。”隋文帝建国后,“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石之固”,于是以晋王杨广镇并州、蜀王杨秀镇益州,但“二王年并幼稚,于是盛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而元岩与王韶“俱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具侔于高颖,由是拜岩为益州总管长史,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隋文帝谓元岩曰:“公宰相大器,今屈辅我儿,如曹参相齐之意也。”可见隋文帝对其之信任。元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对蜀王之随心所欲之举,“岩皆不奉教,排门阁切谏,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其有得罪者,相谓曰:‘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上甚嘉之,赏赐优洽。十三年,卒官,上悼惜久之。益州父老莫不殒涕,于今思之”。元岩死后,蜀王杨秀“竟行其志”,胡作非为,“僚佐无能谏止”,以致最终谋乱得罪,杨坚曰:“元岩若在,吾儿岂有是乎!”可见隋文帝对元岩之钦重。《隋书》卷六二“史臣曰”有论云:“晋、蜀二王,帝之爱子,擅以权宠,莫拘宪令,求其恭肃,不亦难乎!元岩、王韶,任当彼相,并见严惮,莫敢为非,謇谔之风,有足称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