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方志远:《国史通鉴》,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14)吕思勉:《读史札礼》,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35页。 (15)李严冬:“论春秋时期鲁国的‘列国’本位”,载《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16)《左传·昭公二年》。 (17)吕文郁:“采邑与春秋时期的鲁国政治”,载《齐鲁学刊》1992年第2期。 (18)盛险峰:“论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道路”,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9)黄国辉:“略论三桓分公室与春秋晚期的鲁国政治”,载《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第5期。 (20)《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21)喻中:“孔子为什么反对‘铸刑鼎’”,载《法制日报》2009年8月26日第10版。 (22)《荀子·王霸》。 (23)孔许友:“论春秋时期的刑书书写——以铸刑鼎之争为中心”,载《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24)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40页。 (25)童书业:《春秋史》,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42页。 (26)何锡光:“《左传正义》释‘郑人铸刑书’”,载《史学史研究》2000年第4期。 (27)李燕:“子产铸刑书史料释义”,载《北大法律评论》第13卷第1辑,第332-334页。 (28)贺友龄:“论法律公示的起源和意义”,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9)黄东海、范忠信:“春秋铸刑书刑鼎究竟昭示了什么巨变”,载《法学》2008年第2期。 (30)苏勇:“从孔子对郑、晋颁布成文法的不同态度看孔子的礼法观”,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31)宁全红:“春秋时期法的产生初探”,载《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32)丁玉翠:“‘叔向论铸刑书’辨正”,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26日第A07版。 (33)张维新:“先秦‘铸刑书’‘铸刑鼎’之争的宪政思维新论”,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