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刘增光:孔子的心学与史学——钱穆《论语》学探微(5)

http://www.newdu.com 2018-09-25 《人文杂志》2018年第1期 刘增光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可参见钱穆《心与性情与好恶》一文中的叙述。载《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87页。
    ②钱穆:《孔子之心学》,《孔子与论语》,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389页。
    ③④⑤⑥⑦⑨钱穆:《论语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2、3、4、5、319、4页。
    ⑧钱穆:《中庸新义申释》,《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79页。
    ⑩(12)钱穆:《辨性》,《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230页。
    (1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48页。对于朱熹的这一解释,钱穆1955年发表的《心与性情与好恶》一文中有详细的分析批评。参见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90~91页。
    (13)钱穆:《辨性》,《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233页。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在钱穆看来,孔子之学和孟子之学就全然无别。此点下文再述。
    (14)钱穆:《史学导言》,《中国史学发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37页。此文作于1970年。
    (15)(20)(21)(22)(23)(24)(25)(26)(27)(28)钱穆:《论语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67、22、15、47、43、40、20、22、23、39页。
    (16)钱穆:《中国文化特质》,《中国史学发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128页。此文作于1983年。
    (17)李零:《郭店竹简校读记·性自命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36页。
    (18)钱穆:《四书释义》,九州出版社,2010年,第44页。
    (19)钱穆:《儒家之性善论与其尽性主义》,《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2页。
    (29)钱穆:《四书释义》,九州出版社,2010年,第55页。
    (30)关于此,可参看钱穆对《述而》“吾无隐乎尔”章的解释,见《论语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173页。其中体现出了钱穆以《春秋》理解《论语》之痕迹,即“《春秋》重行事”,轻视空言思辨。
    (31)(32)(33)(36)钱穆:《论语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112、6、190、91页。
    (34)钱穆:《论语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127页。又,钱穆解释《宪问第十四》“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言:“本章重在‘下学’两字。一部《论语》,皆言下学。”见《论语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357页。
    (3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2页。
    (37)(39)(41)(45)(46)(47)钱穆:《论语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90~91、90~91、188~189、202、279、283页。
    (3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72页。
    (40)阮元:《揅经室集》,中华书局,1993年,第54页。
    (42)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76页。
    (43)(44)钱穆:《中庸新义申释》,《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73~75、76页。
    (48)钱穆:《四书释义》,九州出版社,2010年,第2页。
    (49)参见钱穆:《心与性情与好恶》,《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87、95、98页。
    (50)(53)(56)(57)钱穆:《论语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100、33、61、55~56页。
    (51)不过,钱穆后来在《双溪独语》中又改而遵从朱熹“胜私去欲”之说,个中曲折当另文详述。
    (52)(58)(59)钱穆:《孔子与春秋》,《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11、263、264页。
    (54)钱穆:《周程朱子学脉论》,《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五),三联书店,2009年,第216页。
    (55)钱穆:《本〈论语〉论孔学》,《孔子与论语》(钱穆先生全集本),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198页。
    (60)(67)(68)(69)(71)钱穆:《论语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417、472,154,176,176~177,61页。
    (61)(65)(66)钱穆:《孔子与春秋》,《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第310、310~315、316页。
    (62)(63)(64)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九州出版社,2014年,第115~116、117、142页。
    (70)钱穆:《周程朱子学脉论》,《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五),三联书店,2009年,第216页。
    (72)(73)(74)(75)(76)钱穆:《论语新解》,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377、44、382、385~386、472页。
    (77)钱穆:《中国思想史论丛》(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90页。
    (78)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第68页。
    (79)这场论争是当时的思想界大事,也可以说是熊十力一派与钱穆的直接交锋。后来,余英时在钱穆去世不久写作《钱穆与新儒家》正是在回应此事。
    (80)贺麟:《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页。
    (81)钱穆:《孔子之心学》,《孔子与论语》,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388页。
    (82)(83)钱穆:《孔子与论语》,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388~389,244、231页。
    (84)钱穆:《心与性情与好恶》,《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三联书店,2009年,第89页。
    (85)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6页。
    (86)余英时:《犹记风吹水上麟: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台北:三民书局,1991年,第31页。
    (87)徐复观:《有关思想史的若干问题》,《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第93页。
    (88)余英时:《犹记风吹水上麟: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台北:三民书局,1991年,第48页。
    (89)史华慈:《思想的跨度与张力——中国思想史论集》,王中江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76页。
    (90)(94)钱穆:《孔子与春秋》,《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08~309、317页。
    (91)(92)钱穆:《孔子与论语》,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215、219页。
    (93)故余英时称钱穆之学为“宏观史学”,见余英时:《犹记风吹水上麟: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台北:三民书局,1991年,第43页。
       本文原载于《人文杂志》2018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