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华大地上古往今来生活着数十百种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史学传统。 中国的少数民族是指历史上和现实中主要在中国国境以内活动的所有非华夏/汉族的民族,故而无论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戎、狄、蛮、夷、胡、越、匈奴、鲜卑、羯、氐、吐谷浑、突厥、回鹘、党项、契丹、女真等,还是1950-1960年代国家民族识别所确定的55个少数民族,我们一律称之为“民族”,亦即中国的少数民族。我们习称的高山族,其实并非单一民族。20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世居各族开始正名运动,最终确定了“原住民”的称呼,并进行了详细的族群划分。根据这一情况,依名从主人的原则,本课题中以“原住民”取代原来的高山族之名。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的分化组合十分复杂,而且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有的在历史上曾经颇为强大的民族消亡了,有的以前声息极微的民族壮大起来了,有的几个古代民族演聚为一个新的民族,有的一个古代民族分化为多个新的民族。即使两千年间作为人口多数的汉族,也始终处于不断吸收各少数民族的成分,以及不断有成员转变为少数民族的过程。所以,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少数民族,都是指特定历史时期作为相对整体存在的具体的民族,而且许多古代民族都不一定能找出与其完全对应的当代民族。 各少数民族历史或长或短,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珍惜自己民族的历史,尊崇先祖,敬佩民族的英雄人物,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有意识地以各种方式传承和记述民族历史,对历史和史学有着或浅或深的思考和认识,在不断学习汉族和周围其他民族史学的过程中,丰富、发展和构建了各民族独具特色又与中华其他民族有共通性的史学,共同创构了中华民族的史学史。 例如,哈萨克族已经搜集到250多部民间长期流传的史诗,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阿勒帕米斯》《霍尔赫特祖爷书》《阔孜情郎与巴艳美人》《库布兰德》《科茹胡里苏里坦》《康巴尔》《阿尔卡勒克》等。而自13世纪开始记录的哈萨克族的系谱数量很大,内容丰富。系谱延续了哈萨克族的神话传说以及口号印记,记录了本氏族或部落的世系,还记载有组成各玉兹氏族部落及附属部落,玉兹繁衍分离出去的新世系,前人所处时代的生活状况,与邻国及其他民族的关系,各个时代的著名人物等。据之可以追溯哈萨克族的族源,以及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藏族是西部羌戎的一支,其历史记载,最早是发现于敦煌的藏文卷子《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分为《大事记年》《赞普传记》《小邦邦伯家臣及赞普世系》三个卷子。《大事记年》始于狗年(650年)终于水兔年(763年),是松赞干布至赤松德赞时期的大事编年,《赞普传记》以止贡赞普上名号开篇,以赤松德赞执政为下限,共有8个部分,各有一个核心事件,可以视为纪事本末体例的史书。这些历史记载文字虽简,史料却很丰富,始终着眼于世俗政治生活,无丝毫佛教痕迹。后来,宗教在藏族史学中的影响日益增大,撰写出一大批在神学史观统率下的成熟史著。20世纪前半期,随着新思想和新史料的发现,藏族史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仅撰述出《白史》《西藏史大纲》等人文色彩鲜明的史书,而且涌现了大量研究考证性的著述,表明其史学更为近代化。1949年以后,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藏族史学走向繁荣,更撰写出了《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这样著名的作品。 纳西族早在1000多年前已经用其象形文字东巴文书撰写其宗教经书《东巴经》,其中有许多关于纳西族古老传说、历史发展和迁徙进程的记载。有描述纳西族劳动、生活和爱情的长篇史诗《创世纪》。明代还撰写出有自觉史学意识的土司传记《木氏宦谱》。 台湾原住民没有自己的文字,流传的神话中包含了许多部落起源、迁移、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等历史内容。在三国东吴沈莹的《临海水土志》中就有了原住民的相关记载,明朝陈第《东番记》,是第一篇详细记载原住民的文献。17世纪中期,台湾成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东印度公司留下了一批包含有原住民的台湾地方史料。康熙三十三年(1684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赴台官员和学者的著述如黄叔璥的《台海使槎录》有较多的原住民历史、习俗、社会的记载。甲午以后的日据时期,总督府和日本学者鸟居龙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等对原住民从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出版了《蕃族调查报告1-8卷》(1913—1922年)、《蕃族惯习调查报告1-5卷》(1915—1922年)等书。1945年以后,学者对原住民历史和习俗的调查研究更为深入,并产生了一批原住民学者,他们对原住民历史的深入调查和研究,书写了原住民史学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