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住房分化与不均衡 1.教育阶层分化与不均衡自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作为商品的住房同时具有了投资和消费的双重属性,因此住房作为一种家庭财富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标准。很多研究早已证实了以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为基础的客观经济地位对于住房资源获取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具有明显区隔程度的住房不平等的后果(15)。对于住房阶层分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人口普查数据统计了户主“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职业类别”的人均住房间数、人均建筑面积、不同来源、不同租金等信息,这为我们探讨西藏住房的阶层分化和不均衡提供了诸多便捷性和可能性。因而,我们根据普查数据设置了“人均建筑面积”“住房拥有率”“住房市场化率”和“住房租赁率”4个指标,来反映户主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差异之间的住房社会分化和不平等的状况(下页表2)。 首先,从户主受教育程度的分化和不均衡来看,2000-2010年西藏家庭人均建筑面积大大增加,家庭住房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户主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导致其家庭人均建筑面积的拥有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人均建筑面积的拥有量越高,户主接受过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家庭的人均建筑面积显著高于低学历或没有上过学的家庭。 其次,从住房拥有率的指标来看,2000-2010年“未上过学”和上过“小学”的户主所在家庭的住房拥有率占比均在八成以上,因为这两类人口大多集中在农村,而西藏农村家庭住房拥有率的比重几乎都在九成以上。相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户主家庭住房拥有率不足30%,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户主几乎都在城镇,接受过初等教育的户主家庭居中,教育的差别非常显著。 再次,市场化率指标和租赁率的指标也大致呈现出相同的分化趋势。2000年时的市场化率表现不是很明显,这与当时西藏刚开启住房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有关,除此因素外,“未上过学”“小学”教育程度的户主家庭的市场化率和租赁率远低于接受过初高等教育的户主家庭。商品房的销售和租赁行为都主要发生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镇地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导致获取包括住房在内的财富资源的能力自然也受到市场环境和个体人力资本的影响。 2.职业阶层分化与不均衡按照人口普查数据的职业分类,为了便于观察2000-2010年因户主的职业类别差异可能产生的住房分化与不均衡状况,我们又将7类职业进行简单归并,将“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归为精英阶层;将“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归结为一般工薪阶层,将“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归结为农业劳动者阶层。 第一,从人均住房面积指标来看,表2显示,户主是精英阶层的家庭享有比其他阶层家庭更大的人均建筑面积,其后是一般工薪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层。从事管理或专业技术工作的精英阶层往往具有更高的收入和回报,也更有能力购买或者租住面积更大、价格更高的住房。 第二,住房拥有率最高的是农业劳动者阶层,他们大多是居住在乡村的农民,而西藏农村整体的住房拥有率在90%以上,这使得户主是农业劳动者阶层的家庭住房拥有率占比超过95%。除此以外的其他阶层家庭的住房拥有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大多集中在20%~30%的区间。 第三,从市场化率的指标来看,2000年西藏还处于住房改革的初始阶段,除了户主从事“商业、服务业”的家庭特征较为明显外,整体的市场化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到了2010年,西藏市场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大量户主已购买或者租住了商品房,户主为精英阶层、一般工薪阶层的家庭市场化水平都超过35%,其中“商业、服务人员”更是达到了53.36%,位居首位,“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因包含了大量进城务工和短期流动人员,房屋租赁行为较为频繁,市场化水平也达到较高水平,而农业劳动者阶层不足1%。 第四,从租赁率的指标来看,租赁行为主要发生在户主为精英阶层、一般工薪阶层和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者家庭,他们大多居住在城镇地区,其租赁率均超过50%,其中“商业、服务业人员”“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家庭更是超过70%,而农业劳动者阶层只有不足2%,阶层间的差异和不均衡极其显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