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刘洪玉、杨帆、徐跃进:《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中国城镇住房状况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第138-147页。 ②邹湘江:《我国城市人口住房状况特征及变化分析——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的比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51-56页。 ③王磊:《家庭结构与住房状况的实证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9期,第40-48页。 ④杨巧、宋迪晖:《京沪穗城镇家庭住房状况变迁——基于“五普”与“六普”数据的比较》[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4年第3期,第89-93页。 ⑤边燕杰、刘勇利:《社会分层、住房产权与居住质量——对中国“五普”数据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第82-98页。 ⑥卢春天、成功:《转型中国城乡住房不平等——基于2010人口普查汇总和CGSS2010数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第1-14页。 ⑦范雷:《当前中国住房状况与住房不平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第25-33页。 ⑧张伊娜、周双海:《住房不平等的阶层测度:基于上海“六普”数据的分析》[J],《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第81-89页。 ⑨王人扬、张惠:《城市家庭住房自有率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六普”数据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4年第6期,第3-10页。 ⑩刘斌:《住房自有率、人口流动与劳动力参与率——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10期,第88-92页。 (11)刘望保、闫小培:《2000-2010年广州市住房产权管理角色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15年第6期,第941-954页。 (12)这里的住房建筑面积指的是施工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中供居住用的施工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 (1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4月15日发表的《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14)刘望保、闫小培:《2000-2010年广州市住房产权管理角色变化分析》,《地理学报》2015年第6期,第941-953页。 (15)张海东、杨城晨:《住房与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基于北京、上海、广州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5期,第39-63页。 (16)普查数据规定,建筑面积=使用面积/0.7。 (17)刘洪玉、杨帆、徐跃进:《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中国城镇住房状况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第138-147页。 (18)应该注意的是,在“其他”燃料类别中既包含了牛粪等藏区传统燃料,也包含清洁的沼气能源。 (19)西藏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迈向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口(西藏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第25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