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论抗战时期甘肃的农业改良与推广(8)


    3.改良砂田 
    砂田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使用的一种农业技术(57)。从学理上看,砂田对农业耕作的意义是:“(一)凡土层上面铺有砂粒之田,虽受烈风酷日之吹晒,而土壤水分永可保存;盖地面砂有疏松碎砂一层,破坏黄壤之毛细管,阻止土壤水分之蒸发,作物赖以滋养,繁殖蓬勃。故压砂可以抗旱,以济雨量之不足,并可调剂其不匀。(二)压砂之田吸热极易,能接收日光之温度,介入土中,增高地底之温度,有改良气候之功效,故寒冷之地一经铺砂,诸物可植矣。(三)甘肃土壤带有碱性,危害作物……压砂制止碱盐之上升,在同一地带(皋兰古城川),土壤里层之可溶性盐类砂田与水田相差二十余倍(砂田土壤之可溶性盐类总量为0.095%,计氯化钠0.042%,碳酸钠0.013%,硫酸钠0.040%;水田土壤可溶性盐类总量为0.220%,氯化钠0.098%,硫酸钠0.122%),故砂田有解消土壤碱性之力。(四)压砂之田,土层湿润,不因霪雨而地表板滞,虽甘省秋雨连绵,无补农时,但因地面压有砂石,雨滴注入土内,固为封存,以备不时之需,故一经播种,发育早而且速。(五)农田能保持肥分不至流失,且能稳固作物根茎,加强抵抗风灾力。(六)压砂之田,少生杂草。”(58)即土地铺砂有保墒、保热、保肥、抗碱、抗风等作用。据言“砂田蓄水力特强,得一次足雨来年即可丰收,如明春能再得雨一二次,则麦产每亩可得二市石之多”(59)。甘肃农民对如何选择砂粒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他们看了附近的山势和河流的情形,可以判断以往的山沟和河道的流向,和所挟带砂砾应冲击在什么地方,以及品质的好坏,一经挖取出来都不大错”。取砂的地方可分为3种,一是山砂,是从山根内挖取的砂粒;二是河砂,是从河边滩地挖取的砂砾;三是井砂,是从平地向下挖取的砂粒(60)。砂田是黄河上游区域干旱区比较成熟的一种农业技术,但砂田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水砂田的寿命不到六年,旱砂田不到二十年”,故砂田地区有“苦死爷爷,富死儿子,穷死孙子”的农谚(61)。也就是说祖父一辈辛辛苦苦铺砂,儿子坐享其成,到孙子时代砂田已经老化。 
    1935年,中国农民银行兰州分行成立后,农行组织相关人员对砂田进行调查,主要分布在皋兰、景泰、永登、永靖、榆中、靖远等县,共约80余万亩,其中皋兰最多,达24.6万余亩,约占1/3(62)。在另一调查中,甘肃砂田分布在兰州、皋兰、榆中、靖远、景泰、永登、永靖、临夏、会宁、海源、固原、湟惠渠特种乡等地,有的县份砂田占农田比例较高,如皋兰占22.5%,永登占14.4%,景泰占26.1%,靖远占4.1%(63)。按照砂田的使用寿命,光绪初年改良的砂田,到20世纪20~30年代已有五六十年,砂田已经老化,如1934年调查,甘肃“原有砂田荒废半数”(64),省城附近中山村合作社“社员数百人,全赖砂田为生,而砂田衰老之程度”占75%以上(65)。砂田的老化程度已经十分严重。究其原因:一是自北洋政府以来,尤其国民军入甘后,苛捐杂税繁重,导致农村经济破产;二是社会动荡不安,农民不能安居乐业;三是砂田改良成本高,“更换新砂需成本浩大,农民本身无能力(66)。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投资改良砂田的办法,但没有落实。 
    1942年冬季,中国农民银行开始举办土地改良铺砂放款,对甘肃老化砂田进行改良。据记载,农行协助“皋兰一带农民铺换新砂四千余亩,贷数二百万元,甚为农民所欢迎,于三十二年(1943年——引者注)度更扩大之兰州、靖远、洮沙等县市,贷数总额达一千余万元,迨本年度(1944年——引者注)开始更增加为三千三百万元,区域亦扩大至兰州、皋兰、榆中、永登、靖远、景泰、临洮、洮沙、永靖等九县市,计截至七月底止已贷出二千余万元,铺成新砂地二万余亩”(67)。甘肃铺砂贷款工作进行了4年(截至1945年6月)。举办的具体情形如下:(一)放款区域。主要集中在甘肃中部干旱少雨,有砂田传统的皋兰、靖远、榆中、永登、临洮、洮沙、景泰、兰州(市)及湟惠渠特种乡公所等地。(二)放款对象。以农民组织的信用合作社为对象,申请贷款的农民为参加合作社的社员。(三)贷款办法。凡申请贷款的社员,“须以改良之土地,交由合作社为向农行申请贷款之抵押担保”,银行向社员发放贷款的条件是:“1.借款社员须为忠实勤恳并无不良嗜好之自耕农民。2.为顾及农民之资金及劳力供应起见,每社员每次最多得申请改良土地五市亩。经调查属实,始行贷放,并派员监察各社分别贷给各社员。”放款期限为2~3年,以分年平均等额的办法归还贷款,不同年份利息分别是:1942年月息8厘,1943年月息1分,1944年月息2分5厘。(四)放款数量。抗战时期通货膨胀,法币贬值,不同年份每亩放款数量不同,1942年每亩400元;1943年上半年800元,下半年1200元;1944年上半年1600元,下半年2000元;1945年上半年2500~3000元。各年贷款总额为:1942年114 750元,1943年10 317 468元,1944年39 426 834元,1945年76 913 551元。从1942年冬季至1945年6月,砂田改良共举办4年,改良土地46 782.04亩。如表4。 
        
    从表4看,1945年中国农民银行在甘肃10个行政区组建了288个土地改良信用合作社,参加社员9820人,贷款7691.3万元,共计改良土地4.7万亩。根据当时调查,有83个社2489名社员将第一次借款偿清后,续贷第二次借款;有6个社227名社员还清两次借款,已借第三次贷款。合计放款次数累计377个社,社员14 579人次。以此计算,每亩平均放款1744.08元,每社每次贷放204 014.73元,每社员平均贷放5275.63元,每社员平均铺砂亩数3.208市亩。(68)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