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魁: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各自逻辑、内在张力与群际团结的实现策略(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1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张英魁 参加讨论
(二)现实张力的具体表现:少数民族的疏离、潜在冲突与显性冲突 其实,少数民族信仰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一般存在于理论逻辑中,现实情境下,可借助于文化与宗教信仰政策的合理设计来有效避免这种冲突的显性化。但是,在具体的治理策略中,冲突会一直持续存在,并不断以新的形式呈现。这就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上对此进行有效地回应。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确信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两者间的张力是可以协调的,但现实中由于在处理二者关系时的思维与制度设计的不尽合理,使张力具体化为少数民族与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疏离,有些张力以潜在冲突的形式存在,有些则会暴发显性对抗。 可以说,少数民族对于国家的疏离是自我认同与国家认同矛盾的主要表征之一。这种疏离是在既定的心理结构中接受了现有国家与少数民族这种二元存在格局,但这种承认与接受并非出于心理的认同,而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所形成的一种惯性心理,或是基于对强大国家机器与暴力的恐惧而形成的既定心理。对国家的疏离除了心理上把国家事务视为“他者之事”的心态之外,还有对自我民族生存生态的固定与自尊的心理。具体表现为对国家重大事件不关注、对国家大政方针变化的冷淡态度,以及对涉及自我族群利益的公共政策之抵触、敌视或冷淡。这种疏离感以一种“他者”身份来介入整个国家治理之中,无疑对于社会心理的区隔化会产生进一步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到社会凝聚力的形成。同时,在应对群际之间的矛盾冲突及社会问题的时,在规治时也缺少了柔性的调和因素。 潜在冲突是二者张力的又一表现形式。所谓潜在冲突,是指并未借助于剧烈的社会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具备了冲突的主体、纷争的焦点以及矛盾存在与积累的机制。当然,潜在冲突一般具体表现为价值观中的对立与冲突、国家政策与少数民族自我发展策略的不一致、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与自我民族保护之间的矛盾等等,这种潜在冲突当然是政府、国家与少数民族关系处理及自我行动策略调整的动力——通过对潜在冲突的认知与判断来调整自我策略,避免其向更激烈的、破坏性的方向演进。 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的世界,各个群体彰显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政治一体化仍然是每个文化多元国家追求的目标,[14](P.117)寻求国家合法性的主要途径是各个民族群体对国家的认同。白鲁恂曾说“族群意识可以建立一个国家,也可以撕裂一个国家”[15](P.3),那么如何规避少数民族对于国家的疏离以化解各种冲突,成为关系国家统一稳定的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