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丹尼尔·斯迈尔等人所倡导的“深度历史”理论,试图以神经科学的新知为基础,为书写宏大历史提供新的路径。“深度历史”理论反对割裂历史叙述的...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孙美娟)10月20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
内容提要: 东亚史研究在我国正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虽然有一些成果推出,但仍然不是很成熟,许多方面还没有做认真的探讨,无论从学科建设还是从总结历史经验,都应该做一番细致...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走向一个崭新的阶段。相关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各类专项研究也层出不穷。适时地从丰富的考古资料及研究成果出发...
南海子位于北京城南,亦称南苑,因受到永定河灌溉滋养而水草丰茂、物产丰富。自辽金至明清,一直是皇家苑囿或狩猎之地。这一历史可上溯到辽金四时捺钵中的“春水之地”。元朝...
2020年10月17-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海外中国学研究室、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敦煌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与敦煌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市成...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王广禄)第二届美国城市史论坛近日在安徽芜湖举行,3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国城市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
摘 要: 刘知幾的经史观一直是《史通》研究的热点,也是学术界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刘知幾是从史法和史义两个不同的层面来看待经史关系的。在史...
关于《尚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前半句的释读问题,自汉以降学者们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四说:一是“尧舜赐禹玄圭”说,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传世文献对唐代东北靺鞨人大祚荣建立的政权名号记述,存在“振国”与 “震国”的差异。前者以《旧唐书》《册府元龟》《谢不许北国居上表》为代表,称大祚荣自立为“振国王”,...
摘 要: 总体史可说是年鉴学派史学改革的总目标。他们试图通过三个时段的划分,确认那些决定社会变迁的基本因素,以便了解变化缓慢的社会结构及其特征,以此揭示历史的总体发展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中国人...
摘要: 李维的名世之作《建城以来史》包含了丰富的史学致用思想。李维以历史循环论作为史学致用的前提。他认为罗马传统道德关乎国运,是联系罗马古今的重要纽带,亦是影响罗马...
《国语》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但是,在经学史上,《国语》却属于边缘文献。《国语》原本处于经学序列之外,在司马迁将其与左丘明建立起模糊联系之后,《国语》就逐渐被两汉...
摘要: 范式化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鲜明特征。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冲击—回应”范式与“中国中心观”取向、“社会—国家”范式与市民社会理论等,一方面为研究近代...
【光明学术笔谈】 紫禁城规模恢廓,意象深远,是世界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群。它分为前朝和后廷两部分,前朝主要建筑有中轴线上的三大殿(永乐时名“奉天”“华盖”和“谨身”...
人类文明交流互动是永恒不变的历史主题,中国中外关系史就是对于中国古代各种对外联系活动起源、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研究。因此,中国中外关系史是一门国际性和综合性学科,其...
中外关系史大体上相当于过去的中西交通史和现在的“丝绸之路”研究。在当代,“丝绸之路”及东西文化交流大概可以归入国内外史学中最热门的选题,对中国史、亚洲史、全球史和...
作者简介:邓京力,女,北京市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 主持人语: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界正在深入进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
摘要: 情感史研究在近年的兴盛,与社会史、妇女史、家庭史等流派的兴起相关,而以其关注的重点及未来的走向而言,其意义在于将原来被人忽视的感性的因素,重新纳入历史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