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我是在即将匆匆出门赶赴浦东机场之前从新闻播报中得知施蛰存先生驾鹤仙逝的。当收音机中传来施老于十一月十九日上午在华东医院安然离去的讣告,我浑...
抗战时期,著名画家丰子恺经历了漫长的迁徙流亡生活。1938年6月24日,他带着年迈的岳母、怀孕的妻子,还有他的姐姐以及未成年的六个子女来到桂林。虽然尝遍了流亡生活的辛酸,但...
《两地书》是进入鲁迅精神世界的一道窗口,《〈两地书〉研究》又是著名鲁迅研究者王得后的成名作。关于鲁迅,有太多说不完的话题,孙郁借《〈两地书〉研究》再版上市之际,重...
“深入郭嵩焘的内心世界” 遥念湘阴介士魂,深寻旧梦素心存。惊涛岸拍千堆雪,定海谋开百道门。欲挽狂澜徒有志,洗磨折戟已无痕。当年远见人间变,隔世方知郭叟尊。 20世纪我久...
前段时间,在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的故乡——马切拉塔,制作于中国的利玛窦和徐光启的雕像,被安置在圣若望主教座堂的正面圣像龛内,两人的友谊跨越了四百余年的时光。...
民国时期,有一种小型的报纸,简称“小报”。小报的内容多数以消闲和趣味为主,是反映民国时期城乡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的通俗报纸,其读者大多是中下层的市民。民国时期的小报...
1928年8月16日,张学良出任东北大学第三任校长。这年9月,梁思成应邀来到东北大学筹建中国高校第一个建筑学系,并担任系主任;第二年3月,林徽因也前往任教,他们分别主讲中西建...
1928年底,美国人史沫特莱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进入中国东北,之后一路南下,途经北平、天津、南京,直至上海。 1929年5月,史沫特莱搭乘火车来到上海,租下吕班公寓...
胡适一生中有许多学生,但罗尔纲是其中十分特别的一位。 1930年,罗尔纲从胡适任校长的中国公学毕业之后,便到胡适家帮助做整理其父亲遗稿的工作,同时兼作胡适儿子的家庭教师...
年过八旬的王亚蓉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与沈从文一起工作的时光时,昨日仿佛在眼前:他给我们谈刺绣,说色彩,尤其讲到凤凰,声音越说越轻,右手食指轻轻点着,最后稍加重一点儿语...
郑红羽是晋察冀文艺的重要参与者,是抗战诗社《铁流社》的骨干,也是抗敌剧社的重要成员,创作过多个剧本、多首歌词。作家吴霖在研究作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盛成时关注到这个...
李木庵是延安时期怀安诗社的社长。怀安诗社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宴请延安诸老时倡导成立的,寓意为“老者能安,少者能怀”。李木庵时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为党的...
巴金尚未成名时,因缺乏自信,创作出长篇小说处女作《灭亡》后不敢投稿。《小说月报》的主编叶圣陶慧眼识珠,从巴金的朋友那里发现了小说的原稿,并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还...
1938年12月5日,胡适应邀在美国纽约摩尼俱乐部作演讲《北美独立与中国抗日战争》,他流利的英语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令现场听众深感折服。当时,有一位名叫阿拉耶的听众表示:这是...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开始重视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全国普遍进行古籍人才培养,生于清末民初的中国书店老先生们成为授课和教材编写的主力军。由他们编写的一部油印读本《古籍...
一位作家回到了故乡,看见自己童年住过的房子,她流泪了。那座房子其实十多年前就不再住人了,房子失去了人气的浸润,就会破败得特别快,这十多年来,那座房子有目共睹地一年...
原来想用《六味》作书名,编辑建议改为《六味集》。想了想,还是加上“集”字比较好,免得让人产生误会,以为内容与六味地黄丸之类的物件有关。其实与此毫无关系。加上这个字...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在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中,戏剧文化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初,中日艺术界在戏剧文化方面的友好交流,使话剧...
一雨纵横亘二洲, 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 又挟风雷作远游。 1899年,梁启超在日本去美国的船上,写下这首诗。 这是梁启超首次赴美,因疫情突发,滞留在夏威夷。为避...
近日,《张可礼文集》由中华书局出版,我有幸成为较早的读者,受教之余,不无怅惘。文集精装六册,墨绿色的封面,装帧大气,低调沉稳,就像张可礼先生的为人为学,温雅平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