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新疆历史研究中五个重大问题——历朝各代对新疆的治理,新疆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园,多种宗教在碰撞中并存,多元文化的共存、交融与互补,屯垦戍边的历史定位...
摘要: 近两年,新疆周边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2008年夏发生的格俄“五天战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阿富汗—巴基斯坦危机和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非正常政权更迭。以上这些事件和事...
摘要: 《魏书序纪》是考察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但是,由于它所采口传史的叙事特征及其限制,也由于建立北魏之后的拓跋族在追述其先世历史时所受到的中原传统政治文...
摘要: 本文全面论证了自古以来藏族历史与中国历史、西藏地方与祖国内地的关系密不可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所谓“西藏自古独立说”是对历史的歪曲。 关键词: 藏族历史;藏...
摘要: 民国时期关于内蒙古的开发道路,存在“农垦实边”、“林牧兴边”、“农牧并重”三重认识分野,内含了巩固边防、内地问题、边省利益、经济增长、民族关系、生态平衡等六...
摘要: 摄政这一官职自古有之,然而清代西藏地方所形成的摄政制度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具有很鲜明的清代西藏地方历史的特点。所以本文从西藏历史上的摄政这一官职出发,对清代西...
摘要: 学术界认为,新疆是我国植棉最早的一个地区,且比较普遍;棉花是经中亚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再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本文指出:新疆的棉花应来源于印度。在新疆,只有吐鲁...
摘要: 本文依据古藏文文献和汉文原始资料,并充分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成果,对吐蕃王朝时期对外扩张的各项策略进行宏观上的分析,从而勾勒出吐蕃扩张策略的基本轮廓,...
清代以前,蒙古地区向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农业很不发达。清朝立国后,随着统治的稳定,开始注意口外蒙古地区的农业开垦问题。这是因为:第一,粮食问题曾是引发蒙古与明...
摘要: 边疆民族及地方政权持续内迁而产生的寄住现象是明清西北边疆史的一项特别内容。明代关西八卫中的五卫及清初土鲁番畏兀儿政权都相继寄住河西走廊,断续相沿300余年而不绝...
一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统治者利用度牒制度的目的是有效管理汉传佛教僧、尼。清政府将度牒制度推行到藏传佛教中,使之成为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康熙帝起,历代清朝...
摘要: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与蒙古地区的政治互动从内容到效果虽大异其趣,但治蒙方略却异中有同,相同点是:都极其重视蒙古问题、推行恩威兼施方针、注意吸纳历代治蒙经验、施行...
摘要: 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化,中亚五国的民族问题凸显跨国性。民族与宗教因素相结合、相促发,利用宗教服务于极端民族主义是影响民族关系、制约国家经济建设和危及地区安全的突...
摘要: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而引起多起边界交涉,中英俄帕米尔交涉即其一例。本文认为帕米尔交涉可分为四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中清政府所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摘要: 清代,西北地区的卡伦除少数是边境卡伦外,多数为执行稽查游牧、监护物产、维持社会秩序等任务的内地卡伦。清代卡伦又分为三种,其设置方位在边境地带由内向外依次为常...
新中国成立于冷战正酣之际,利用西藏进行反共反华为美国的既定目标。在直接政治、军事干涉的同时,美国还积极谋求外交途径——联合国行动,企图使西藏问题国际化,以达到遏制...
摘要: 文章参阅大量的汉、蒙、藏文文献史料,以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论述明末清初新疆蒙古藏传佛教的情况。其中详细叙述藏传佛教在新疆卫拉特蒙古传播发展之进程。...
摘要: 本文认为,20世纪30年代后,国民政府较重视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进行治理,曾组织较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成立若干边政机构,重视发展西南边疆地区的经济与教育。...
摘要: 《魏书序纪》是考察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但是,由于它所采口传史的叙事特征及其限制,也由于建立北魏之后的拓跋族在追述其先世历史时所受到的中原传统政治文...
驻藏大臣是清中央政府全面总理西藏一切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体现了国家主权之意志,代表了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尊严。因此,由驻藏大臣撰写的一部近二百年的驻藏大臣制度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