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对内对外贸易合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摘要: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进攻宁远失败,八旗军首尝败绩。八月,后金首领努尔哈赤身死,后金统治区域内本已存在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被激化。与此同时...
摘要: 清朝统一新疆之后,积极鼓励内地人移民新疆。为适应内地人增多而给新疆带来的变化,清政府逐渐在新疆部分地区实行了科举制度,以进一步吸引内地人前来新疆,并增强他们...
摘要: 20世纪20年代,民国政府先后在蒙古地区设置蒙疆经略使、热察绥巡阅使两个地区性的临时军政职位。学术界虽然对此已有一些研究,但只有将蒙疆经略使、热察绥巡阅使的先后...
摘要: 从清末到1944年,国民党在新疆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民国初年,它遭到袁世凯取缔以后,就长期处于新疆当局的高压之下,甚至不敢公开建立自己的基层组织;南京国民政府成...
摘要:以清代的中、朝、日边境互市市场为考察对象,由三国边境市场的连动关系,观察东亚商品流通的脉络以及各自的对外关系政策。中、朝、日三国的国家与社会发展状态不同、采...
摘要: 19世纪是清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内忧外患并剧,边疆危机日益加重。多数学者只注重对鸦片战争后的殖民侵略进行研究,而忽视了19世纪初期西方列强在中国西北边疆的殖民侵略。本...
匈奴民族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如民族学专家、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卞任杨建新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解释的那样:“其原因,一是因为匈奴族的活动在中国和世...
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半农耕、半渔猎民族的代表。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创建者,满族从我国东北之一隅走向全国,在改变自身民族发展格局的同时,更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
摘要: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州及满铁附属地构建超越中国主权的殖民统治机构,行使非法的驻军权、警察权及行政权等,并以国家政治和军事实力为后盾,以满铁为先行...
1864年(清同治三年)6月4日凌晨,库车城关突然人声鼎沸,进而演化成为呐喊声、冲杀声,并伴之以参差不齐的枪炮声。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新疆各族人民的武装大起义...
我国是一个跨界民族众多的国家,其中新疆就是跨界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据2000年统计,新疆...
摘要:《中日修好条规》历来被视为近代中日两国的唯一对等条约。可嗣后清朝藩属国的次第丧失事件和台湾日据事件每每被处理成彼此无涉的孤立个案等研究现状表明,中国学界对于...
摘要: 17世纪30至70年代,和硕特游牧地北边从亚梅什湖一带沿额尔齐斯河流域往南到斋桑泊南岸,直到塔尔巴哈台山北麓;从塔尔巴哈台山南经额敏河下游、阿拉湖、伊犁河上游,南至...
摘要: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前苏联“成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友邦”。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中苏关系获得良好发展,其重要表现,就是新中国“一边倒”政策的实行和《中...
由于地缘因素,直到19世纪,新疆对西方国家来说依然较为陌生,有关新疆的西文著述极为稀少,西方人对新疆的了解仅限于马可波罗以及15、6世纪一些耶稣会士,如鄂本笃(Bento de Goe...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是中俄两国签署的经济发展战略联合声明。两大建设战略对接合作有其时代背景、地理区位、建设目标、历史沿革的基础条件...
清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调整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以稳定边疆地区的封建统治秩序。除吸收历史上诸王朝的法制经验外,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了边...
摘要: 出于国防安全和对外交流的考虑,对西北边镇的经营始终是明朝关注的热点之一,亦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明代北部防御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摘要:清廷对东北长期实施封禁政策,禁止民人(主体是汉民)流入。实际情况是,尽管有制度和政策限制,仍有大批内地民人不断进入东北地区垦荒。他们在发展边疆经济的同时,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