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发展过程中,道、咸时期是人们关注最多的一个阶段。它与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西北史地名家与名著的贡献密切相关。但另一方面,在这些学者中初步形成的一...
摘要:16、17世纪之际,东亚地区的历史环境给满洲的崛起提供了机遇。以努尔哈赤为代表的满洲统治集团成功地把握了这次机遇,并依据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与明朝、蒙古、朝鲜的关系。...
摘要:通过分析中日甲午战争时期东北海疆危机的具体表现,可以发现清朝统治者在晚清时期边防战略上的失误以及海洋观念上的淡薄。深究其原因,可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传统因素...
唐代于缘边地区除了设置边疆地方行政机构之外,还有一套地方军事与边防机构,即作为边疆军区的道及其下之军、镇、城、戍等,它们虽以军事为主要职责,但由于地处边境,故也担...
1989—1998年的10年间,随着我国史学研究的繁荣,西域史地的研究也得到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一批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涉及新疆疆域史、民族史、开发史、对外关系史等诸多方面,尤...
摘要:1898年中东铁路工程局迁至哈尔滨,中俄之间的交涉日益增多,吉林、黑龙江相继建立铁路交涉机构,杜学瀛曾任吉林铁路交涉总局会办,驻哈尔滨负责吉林铁路交涉事宜。日俄战...
摘要:夫余和挹娄的北疆有"弱水"。乌裕尔河是西流的内陆河,符合"弱水"的特征,可以确定乌裕尔河即是东北古代的"弱水"。 关键词:夫余;挹娄;弱水;乌裕尔河; 点击下载全文...
摘要: 新疆盛世才政权与苏联的关系是民国时期中苏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缺乏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就其中一个方面——盛世才与苏联结盟的原因作一初探,笔者认为盛苏同盟是建立...
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发生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系列中外交涉,颇为当代和后代人瞩目。相比之下,同一时期北方边境地区的中外交涉,则没有引人注目。本文将要论述的就是这一时期...
摘要: 科尔沁蒙古是明朝末年游牧于东北西北部地区的蒙古族部落。在满族形成过程中,科尔沁蒙古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军事上,科尔沁蒙古归附后金政权,改变了其孤军奋战的被动局...
摘要: 汉武帝为解除匈奴威胁、巩固西北边防,展开了大规模对匈奴的军事行动。为提供后续的财政支持,汉武帝及时进行集中社会财富的财政改革以及将屯垦戍边正式作为减轻财政负...
虽然《新唐书艺文志》中著录有许敬宗的《西域图志》六十卷,但早已不传,今人无法知晓其本来面目,因此,乾隆时期官修的《西域图志》可谓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新疆的方志,也是...
摘要: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黑龙江流域曾是英法联军进攻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主战场,数次交锋后终因英法联军不熟悉地形而被迫撤出,俄国则率先占领了黑龙江流域,不久迫使中国将...
摘要: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以从日俄战争中攫取的南满铁路为中心,向满洲全境扩张,并实行独占政策,阻扰中国在南满自建铁路,由此引起中日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本文依据相关历史...
摘要: 乾隆二十年(1755)左右,清政府在科布多地区设立卡伦二十三座。道光十九年(1839),增设哈喇塔尔巴哈台卡伦。二十四卡伦分为西路八卡伦、北路十六卡伦。由于同治三年(1864)中俄...
摘要: 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清王朝的后方,清统治者格外重视对东北地区的经营和保护,柳条边的修筑便是其具体体现之一。本文对国内柳条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研究现状...
摘要:在阐述创新发展与全面振兴关系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实施路径和对策措施抓手,提出了重构产业发展的智库体系、实施精准人才行动计划、促进大农业稳基增...
摘要: “三国干涉还辽”的结果使得日本将辽南地区交还清廷,日本为俄国迫使其交还辽东半岛而渐生敌意,以此为始积极备战,准备与俄国争夺东北,日、俄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逐渐升...
摘要: 本文是针对清代西北边疆民族史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全文共分四部分。(1)准噶尔兵锋到达黑海沿岸说考辨。文中主要论述了16-17世纪时诺盖人的迁徙与分布情况,指...
摘要: 蒙古林丹汗是成吉斯汗黄金家族政权的末代大汗。他是满蒙初期政治关系中具有鲜明特征的政治人,是代表民族政治利益的领袖人物。林丹汗为了重新统一蒙古各部奋斗一生,可...